第131章(第4/6页)

他算是看出来了,魏平光这老小子心里有几分不合时宜的正气,必然不会同意与戎族联手,他得谨防魏平光走漏了消息。

正等待着合适的时机派人去与北戎和谈,却不防提前收到了颜纲从燕山关发来的折子。

嘉佑帝猝不及防下看了折子上所写的内容,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连气都快喘不过来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李洵那一道涨军饷的政令,会让如此多的禁军叛逃投奔李洵!

那可是天子直领,沐浴皇恩的禁军!

他们竟然背叛他!

更可恨的是,李洵拿来诱惑禁军背叛他的筹码,是他给的!

他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掏空国库私库,在民间威望扫地被骂得狗血淋头,成就的是李洵万民所向!

“可恶!”

“可恶!”

嘉佑帝如同破风箱般喘息着大声叱骂,一边砸着触手可及的东西。

屋里的侍人吓得跪了一地,瑟瑟发抖。

还是陈旺听到情势不对,连忙跑进来提醒嘉佑帝注意身体,又让随伺的御医给他扎了针,才让嘉佑帝稍微平静下来。

“让陈太师和魏相立刻进宫。”

连禁军都背叛了,便足以说明此时的形势有多严峻。他绝不能任由事态继续发展下去,必须立刻想办法阻止。

不然,照如今的情形发展下去,他哪里敢派军队去驻守肃城南边与西边的郡县,那简直是直接给李洵送人去!

没多久,魏平光和陈太师便联袂来到了勤政殿。

嘉佑帝将折子递给两人传阅,然后问道:

“两位爱卿可有办法解决此事?”

两人沉吟了片刻,陈太师率先出言道:

“以臣之见,不如朝廷也为禁军涨些军饷。”

他的意思是,既然那些禁军是因为慎郡王的涨薪令才叛逃的,那便意味着禁军认为如今的军饷实在太低了。

但凡朝廷肯涨军饷,哪怕不如慎郡王那边,却也能让他们看到希望,有了希望,就不至于冒着被流放砍头的风险去做逃兵投奔慎郡王了。

魏平光很不赞同:

“太师说得轻巧,如今全国各地到处都等着拨款,还有军中也耗费巨大,涨军饷的钱从何处来?”

陈太师道:

“自然是向百姓与富户加税。”

“加税最多填补国库亏空,再多,许多百姓就要活不下去了。这是在逼人造反!”

嘉佑帝也深知此时再加税百姓负担有多重,再者,他不可能跟李洵比军饷高低。

李洵获得了北戎王庭的财富,还有西戎大军拿走的一千万两赔款,比整个国库几年的收入还要多,手头养的兵满打满算也不过七八万人,自然可以财大气粗,想涨军饷就涨军饷。

他手下一百多万军队,靠国库收入养着,每年都将国库税收耗费得一干二净,哪有涨军饷的余地。

“魏卿可有什么好办法?”

他投降魏平光的目光充满期待。

然而魏平光却避开了他的眼睛,一脸惭愧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此事根本在于士兵对如今的待遇不满,臣……无能为力。”

军中为何怨气载道,魏平光不是不清楚。但这实在牵扯到上上下下太多人的利益,若由他的口说出来,不仅是他自己,整个魏家都将成为众矢之的。

他不可能完全不为自己与家族考虑。

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关键在于嘉佑帝怎么选择。

这事叫一旁的陈太师暗中捏了把汗,他陈家和姻亲袁家,都有很多族人在兵部极其相关的一条线上。真要扯出往年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陈家和袁家都难辞其咎。

他连忙道:

“此事倒是老臣先前想得不对,天下军士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岂可见利忘义,甚至为了区区蝇头小利便背叛陛下!若是涨军饷,反而越发纵得他们越发贪婪。为今之计,最要紧的还是立威,叫他们不敢再生出叛逆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