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3/4页)

关键是,这和谈的赔款明明都是可以避免的。

可偏偏嘉佑帝就连稍微多几天都守不住,早早就跟戎族联军投了降。

上头的人不靠俸禄赏赐生活,自然是无所谓的,可他们却是遭了大罪,如何能不埋怨皇帝的无能。

当然,书生造反十年不成。这些文人官员,在此时的不满其实不足以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真正会出大问题的,是在军中。

从禁军到边关守军乃至于厢军,军饷都是被层层克扣的。

年关岁末,边军那边是凭守将的良心发赏赐,禁军却是有几十文到一两百文的物资或钱作为腊赐的。

虽然发到手里的又要少一截,对禁军士兵们来说却是极大的慰藉。

可今年,上头却说因为国库吃紧,这腊赐就不发了。还说连陛下和宫中的娘娘们都在缩减用度,全体禁军也要节衣缩食,与朝廷一同共渡难关。

这顿时就让刚经历过一场生死战斗的禁军士兵们情绪炸了。

对抗戎族联军的时候,禁军里头牺牲负伤的那么多,不给赏赐就算了,毕竟没打胜仗,可如今却是要连他们仅有的一点年关期盼都剥夺,让家里人连个高兴点的年都过不了。

这搁谁身上能不生气。

“去年没钱不发腊赐,今年会不会连军饷都开始削减?”

“你们想想东戎和西戎一共要走了多少钱,那可是两千万两,咱们一两年的国库收入都未必有这么多。今年明年都必然全国到处吃紧,军费又是大头,削减军饷几乎是必然。”

这样的结论,稍微有点头脑有点见识的人都能分析得出来。许多人便忍不住骂娘了:

“咱们当兵,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给朝廷卖命,拿到手的钱竟是让人连肚子都吃不饱!这还当个屁的兵!”

有人唉声叹气劝道:

“没办法,谁叫咱们当初无路可走投了军呢,如今后悔也没用。而且全国上下,哪个当兵的不这么苦,只能认命。”

却有人立刻反驳:

“谁说都很苦的,你看人家慎郡王麾下的兵就一点都不苦。”

一有人提起慎郡王,众人顿时越发地意难平。

慎郡王麾下的兵过的什么日子,那是在禁军中广为流传,并且一直深深羡慕和向往着的。

众人忍不住又念叨起了慎郡王军中那些惹人羡慕的待遇,无外乎是足额发军饷,顿顿有肉吃,还发衣服,还有各种战死和伤亡的抚恤等等。

却有些消息灵通地道:

“你们那都是老黄历了,我听京城的客商说,如今的待遇比以前还要好。那些受伤的士兵,今年绝大多数都安排到厂子里去了,不仅有先前的伤残抚恤一直发着,还可以另有一份工钱,活计也轻松。”

“你要是能立个军功升个官,那后头去了厂里也是官,手下管着很多人。”

“对,我在城门值守的时候也听说了,慎郡王还给很多军中家眷也安排了工作,家里有媳妇儿的安排媳妇儿去,没媳妇儿的安排老娘去,全家直接又多一份工钱。”

“银泰的客商说,慎郡王手下的兵可有钱了。他们除了军饷足额,每次打了胜仗还都能拿到不少的赏钱,所以很多人都爱去那边做生意。”

想起这次慎郡王攻下北戎王庭,不知道要缴获多少金银财宝,到时候又岂能亏了手下的士兵们。

今年过年,慎郡王手下的士兵们拿到手的东西必然比以往更丰厚。

这样一对比,就显得两手空空的他们更加凄惨了。

“要是我们当初跟着慎郡王去了北疆该多好。”当初慎郡王的护卫营,可全都是禁军里挑的。

“谁说不是呢,听那些客商说,他们当初跟着去的护卫营,几乎全都升官了。最低也是个队长,还有些人当了都头和营指挥使,军饷全都在一千五百文往上,如今个个都是人上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