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3/4页)

不过,其本人被塞着嘴巴,手脚也都捆着。

史金浩解释顺带叮嘱道:

“他一直想自尽,所以才绑着塞住嘴巴,日常饮食也只能强灌,你们看守他的时候也得注意一些。”

说着又把北戎汗的玉玺也送了过去。

鸿胪寺的大臣上前看了看那老人,又检查了玉玺,向跟着来的陈太师肯定地点了点头。

虽然全程没有说话,但百姓们已经明白,这确实是北戎汗。

“众位将士一路远来辛苦了,还请到驿站暂住,好等候陛下犒赏。”

哪怕对李洵手下的并没有任何好感,当着众多百姓的面,陈太师依旧假惺惺地道。

史金浩却果断地拒绝了:

“犒赏就不必了,我们不过是奉郡王之命行事。如今才占下北戎王庭,事情还多着呢,我们得赶快回去襄助我们郡王,就不多留了!”

以皇帝老儿那心胸狭窄的作风,谁敢在京城多留,还犒赏,能保住性命都不错了。

而且,他还有更要紧的事情要办呢。

那西戎大军的撤退路线,他得赶紧探查明白了,汇报给郡王才是。不然,价值千万两的财宝白白溜走,那得是多大的损失啊。

说完,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带着手下的其余士兵打马离开了。一出了京城范围,立刻掉头北上,追踪西戎大军去了。

这么多双眼睛看着,对方也说得有理有据,陈太师自然也不好让人阻拦,只能放他们离去。

看现场这人山人海的百姓,他也知道这事是不可能保密了,只能带着北戎汗回去给嘉佑帝复命。

于是,仅仅是第二天,慎郡王攻陷北戎王庭,俘获北戎汗的消息就迅速地向大街小巷传播开来。

原本,京城许多热血爱国者,都还沉浸在对丧权辱国条约的悲愤中,听闻了这消息,顿时就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只觉得国朝终于洗刷了先前的耻辱,让人扬眉吐气,纷纷奔走相告。

百姓们个个喜笑颜开,在街上与熟识的人谈论这一桩喜事,文人墨客也终于有了在酒楼聚会的心情,连青楼楚馆都在载歌载舞地庆祝这一桩盛事。

但这兴奋之中,也伴随着对嘉佑帝的强烈不满。

平头百姓不像官员要谨言慎行,他们是什么话都敢说的。

“慎郡王远在千里之外,方方面面都为京城打算好了。可昏君奸臣就是这么不争气,连八天都守不住啊!”

“就是,但凡当初多坚持八天,就根本不用签订那些和谈条约,让戎族蛮子拿走大启那么多财富与土地!太叫人心痛了!”

“气煞我也!昏君误国啊!”

“你们说这都叫什么事,慎郡王辛辛苦苦在边疆征战夺回失地,做皇帝的在京城卖国割地!真是的,不会当皇帝就别当了,让咱们慎郡王来当啊!”

“没错,那老皇帝又昏聩,又无能,比起慎郡王差远了,早就该退位让贤了!”

“嘿嘿,臣附议!”

别说是民间的百姓,就是官员们,在听说了慎郡王攻克北戎王庭后,也是心神大振,许多人私下都说起,要是能立慎郡王当太子就好了。

跟着这样英明的储君,未来效力于这样有能力的皇帝,一同开创盛世复兴大启,才叫人觉得不白到这世上来走一回。

可惜,他们也就是想想,为着身家性命,谁又敢把这样的话说出来。

哪怕朝中的大臣们没说什么,得知消息封不住的嘉佑帝,也分外焦躁。

“如今民间风声如何?”

明知道可能没什么好话,可嘉佑帝却无法放任不管。

至少知道了,若真有什么过于不利的势头,他还可以及时挽救。掩耳盗铃只会让事态更加糟糕。

陈旺难得有些支吾,不敢回答。

嘉佑帝眼睛一瞪,强令道:

“如实说!”

陈旺这才小心翼翼地道:

“有些刁民大放厥词,说……说陛下不如慎郡王远矣,应当早日退位,让慎郡王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