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第2/6页)

但国库每年要负责军费,俸禄,修桥铺路修河堤等各项开支,实际上所剩无几。尤其是去年和今年打仗,一年下来,不仅是银钱,就连绢布粮草等都用得一干二净。

见众人不说话,嘉佑帝只好点名户部尚书:

“卢卿,国库之中,还能挪出多少银钱?”

户部的卢尚书道:

“禀陛下,今年的份额已经全部花完了。如今只剩今秋的税收,钱倒是有三千九百万贯,但那得支应明年的开支,最多只能挪出一百万贯。”

此时银少,银兑铜是一两换三贯。一百万贯才三十多万两,完全是杯水车薪。

嘉佑帝眉头皱得死死的,让其余大臣想个有用的法子。

听到这话,几乎整个大殿里的大臣权贵们都低下了头颅,不肯与嘉佑帝眼神对视。

唯有御史台一个四十多岁,名叫岑樘的御史鼓起勇气站出来,道:

“陛下,臣有办法。”

嘉佑帝立刻道:

“快快说来!”

岑樘道:

“国难当头,满京的权贵官员自然也该出一份力,臣家贫,愿变卖家产,出一千两。”岑樘是个清官,一千两对他来说确实不是个小数目了。

然而听到这话,不少人却把岑樘恨得牙痒,这该死的岑樘,平时里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参,是个告状精也就算了,这种时候还坑他们。

这不是要他们大出血的意思么。

嘉佑帝心中暗喜,岑樘平时是个刺头,参了不少他不打算处置的人,很爱给人找麻烦,可这种清流谏臣没抓到把柄不好处置,没想到如今却是干了件好事啊。

他也有心想让权贵们拿些钱出来,却不好开口,岑樘既然开了这个头,权贵大臣们自然也不好拒绝。

魏平光率先站出来道:

“臣愿为国捐献两万两!”

其余大臣权贵们也纷纷跟上,五百两,一千两,五千两,八千两的都有,但最多也不超过两万两,似乎魏平光这两万两便是上限了一般。

最终零零总总地统计下来,朝野上下一共就凑了一百三十多万两。

还差得很远。

可显然,这些人是铁了心不想给太多钱。

俗话说法不责众,嘉佑帝也不可能拿刀架在他们脖子上逼他们捐钱。那样他这皇帝恐怕也无人拥戴了。

他犯不着为了这次赔款,就让朝中大臣与自己离心。

听到最终的数目,岑樘又道:

“陛下,如今国库空虚,满朝文武也能力有限,唯一能挪出钱的只有您的私库。”

嘉佑帝刚刚好转了一点的脸色顿时又沉了下去。

心中把岑樘骂了个半死,可满朝大臣都目光灼灼地盯着他,他这一国之君不以身作则都不行。

只得强撑着道:

“岑卿说得有理。如今国家蒙难,朕这一国之君也绝不能坐视不理,从今往后,包括朕在内的后宫用度都减半。”

说着便叫帮他管内务府的五皇子,回去看看府库内还有多少钱,把能捐的都捐出来。

刚出了血,有可能还会继续出血的权贵们彼此交换了个眼神,一起越众而出,满脸感动地说着让陛下委屈了,是他们无能一类的场面话,完全把嘉佑帝给架了起来。

总之嘉佑帝不捐都不行。

五皇子接到这烫手山芋,简直头皮发紧。父皇的神色很明显,对岑樘的提议非常不高兴。

堂堂一国之君,不可能真的榨干私库去对外赔款,斟酌了片刻,他便道:

“具体能挪多少钱儿臣得回去核算一番,如今虽然没有具体的数额,但儿臣得说一句,哪怕父皇私库尽出,也还差很远。”

嘉佑帝脸色稍霁,温声对五皇子说,让他回去只管算,把能挪的都捐出来。

四皇子看出嘉佑帝的态度,趁机也帮着说话道:

“不行,陛下身为一国之君,怎么如此苛刻自身,君辱臣死,不能将陛下的私库全部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