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2/4页)

他打起了圆场,戎族众将领也都顺着台阶下来。

魏平光接着一副推心置腹的样子对他们道:

“话说到这份上,老夫也给各位台吉将军说句实话。咱们之所以能坐到这张谈判桌上,还是因为我与杨大人都不希望慎郡王进京。”

众人想起,和谈的副使杨驰,似乎是大启三皇子的舅舅。而这位魏相,听他这意思,要么也是三皇子的拥护者,要么另有支持的皇子,总之,两人都是不希望慎郡王李洵能上位的。

“陛下爱护百姓,不想劳民伤财,这才同意和谈。可若各位要得太多,我与杨大人也跟陛下交不了差,到时候陛下心一横,就是鱼死网破也要打,等打到慎郡王濒临京城,于我们和各位都没有任何好处不是么?”

他这么一说,东戎和西戎的将领们都有些被说服了,总算明白大启为什么打得好好的,会这么快来和谈了。

或许真有可能是因为皇帝要请大皇子驰援,这些非大皇子派的朝臣们急了,这才宁可和谈也不愿让大皇子回京。

几人对视了一眼,对魏平光道:

“可你这条件也开得太低了些,我们回去也不好交代……”

说着又把先前的条件降低了一成,让魏平光回去再和皇帝商量。

这次连乌力罕也没反对。

而魏平光也乐得和他们拖时间,答应再回去多争取一些东西。

坐着吊篮回到城里,魏平光在禁军士兵的护送下坐着马车回右相府,路上突然感觉到车窗被什么东西砸了一下,木窗上传来嘭地一声巨响。

马车立刻停了下来,魏平光打开窗户的时候,始作俑者已经被士兵们按住了。

被按在冰冷地面上的,是一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此时他困兽般地挣扎着,见魏平光打开车窗,立刻高声喝骂道:

“卖国奸相!我们打得好好的,凭什么和谈!你这佞臣贼子,不得好死!”

十来步之外,还有一些差不多打扮的年轻人,也以仇视鄙夷地目光看着他。

禁军见状立刻喝骂着要打人,魏平光却让他住手。

“放了他吧,没必要为这种人耽误时间。”

关上车窗,魏平光靠坐在车壁上满面疲色地闭上了眼睛。

和谈一事在城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弹,虽说目前很大一部分百姓都接受宫中的说辞——陛下认为守城战死伤太多百姓与士兵,心中不忍,所以愿意破财消灾,停战换取百姓与士兵的平安。

但很多人还是不接受这个理由,私底下有许多埋怨与非议,激进些的,甚至会冲到右相府外来唾骂他这主持和谈的右相。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被人拦路骂了。

但如今不可能跟百姓们解释真正的原因,他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忍受这些泼到头上的污水。

或许只有等到戎族联军退兵,京中众人才会明白陛下和他的良苦用心。

*

在北戎和大启双方的反复拉锯中,六七天时间一晃而过。

李洵一行人,已经行军至离肃城有五百多里远的蒙焕城。

此时的北疆边城都积了两寸深的雪,周遭的树木也都已经成了枯枝。

整个队伍沿着官道走,全靠着罗盘与舆图辨别方向。

三万多人的队伍,没有任何驿站能安置,从民夫士兵到将领,几乎都只能露宿。

不过,这对经常进行严寒训练的慎郡王麾下士兵来说,并不算什么。

因为虽然是露宿,却带着从北戎人那里抢来的毡帐,高大又宽敞,里面还可以放火盆,几十个人挤一个大帐篷,其实并不觉得太冷。

这帐篷本就在车上,下面有轮子,早上套上马匹就可以带着继续上路,很是方便。

而吃喝方面,也因为带了煤,还有专门负责做饭的后勤,所有人都喝上滚烫的加了蔬菜干和肉的姜汤,就着准备好的肉干,大饼一起下肚,再喝上一杯烈酒,便足以让人全身都暖和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