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第2/5页)

嘉佑帝咬咬牙,下令道:

“那便再调集九万镇东军支援清河战线。务必将北戎大军拦截在醴河平原之外。”

京城尚且可以用坚实的城墙固守,醴河平原作为唯一一个未经破坏又离京城很近的粮仓税赋之地,绝对不能再被北戎染指。

“另外,从民间征兵三十万,紧急操练起来以备后用。平光,此事交由你去安排。”

魏平光有些顾虑:

“陛下,要征集三十万的兵力至少要耗费一月有余,且这些人光安家费便需要三百万贯,如今国库恐怕支撑不起这么多的军耗。”

大启国库一年的钱币税收才三千多万贯,又已经与北戎鏖战一年,目前还要应付西疆战线。三百万贯无疑是一笔负担沉重的开支。

更遑论,之后还有武器铠甲,伙食,军饷等各方面耗费在等着。

嘉佑帝眉间的沟壑更深了,神色却透着不顾一切的坚毅:

“从京城临时征召,发些武器管饭即可,不必按新兵处理。”

历朝历代打守城战,都少不得要临时从民间强制征召百姓作为备用兵,若是人人都按照新兵安置,再富裕的国库也支撑不住。

魏平光闻言叹息。

敌人是强大的戎族骑兵,一群未经训练的新兵,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不过是仗着中原地大物博,人口繁茂,可以用足够多的人命换取对敌军有生力量的削弱。

虽然陛下的吩咐在一般的情况下,确实是唯一的办法,可前提是没有更好的选择。

他们明明还有另一个强援。

哪怕知道可能会惹得嘉佑帝心中不快,但为着社稷安危,魏平光还是觉得有必要说出来:

“陛下,京城告急,慎郡王身为边将与皇子,于情于理都应当回京驰援。”

但凡慎郡王肯出兵一两万驰援京城,都必定会让戎族大军心生忌惮,而援军一旦到达,也将强有力地扭转京城的战局。

说慎郡王应当驰援京城,不过是给嘉佑帝一个台阶,作为臣子,他其实真的很希望嘉佑帝在此时能摒弃对慎郡王的偏见,主动与其重修父子之情,让慎郡王自愿驰援京城。

嘉佑帝闻言一怔。

他何尝不知道,若李洵肯全力帮自己,将对战局形势的逆转起到多大作用。

可李洵那逆子,狼子野心。在朝廷太平时,尚且不把他这君父放在眼里,屡行叛逆之举。若如今求到他头上,放任他带兵进京,就算打退了戎族联军,对自己而言也无异于饮鸩止渴。

数万精兵,再加上那威力可怖的震天雷,连戎族大军都拦不住他,更何况是禁军。

若易地而处,他能带着那么多精兵闯入京城,而朝廷又内忧外患,从百姓到大臣都对他寄以厚望,他就算不直接发兵谋朝篡位,也会就势逼宫,让自己的父皇主动退位。

他不信李洵会什么都不做。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无论如何也不会下旨让李洵进京勤王。

“那逆子向来叛逆,如何肯真心襄助朝廷。叫他进京,你敢保证他是打外族,而不是落井下石,将刀口对准自己人?”

让慎郡王进京,确实是需要冒险的。魏平光自然是不敢保证,于是也不敢再劝。

他深知慎郡王是陛下心中的逆鳞,话到此处便已经是极限,只能赶紧退下,前去筹备招募新兵。

嘉佑帝却神色阴沉,像是有什么深仇大恨一般,将桌上的奏折全部扫落在地。

实在太可恨了!竟然连他的心腹,也认为他只能靠李洵才能保住京城!

这一次,他便要证明给他们看,没有李洵,他也一样能保住京城。

他不是他那软弱的父皇,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绝不会让曾经的套河之耻重演!

想到这里,嘉佑帝的神色越发坚定起来,他叫来陈太师,下令让他立刻封闭所有城门,绝不能放任何人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