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第2/4页)

十万戎族大军,声势浩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挥师南下,很快便到了燕山关之下。

燕山关是大启京城唯一的屏障。

当然,大启立朝之初,原本燕山关并非唯一,更北边是还有个嘉墉关的。只是随着三十多年前所签订的割地赔款条约,嘉墉关及其前后的领地,都被割让给了东戎汗国。

燕山关之后一马平川,也没有合适设置关隘的地方,是以燕山关陈兵十万,重兵防守。而京城本身,也有二十五万禁军拱卫,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很安全的。

况且,大启开国皇帝将都城定在如今的位置,也正是为了抗击当时统一的大戎汗国,京城在设置上,本也是保卫南边广阔国土的一道堡垒。

可最近二十余年来,自从前任东戎汗过世,东戎的两个势力强大的王子,一个王叔,再加上一个正统继承人各自为政,成为了一盘散沙。谁也不再有足够的力量威胁到大启的安危。

再加上大启一直与东戎和亲,每年送去许多金银财宝,还愿意通商,东戎这些年很少劫掠大启边关。

堂堂燕山关,承平几乎快二十年了。

其战斗意识与士兵作战能力,甚至比不上西疆和北疆。

从士兵到将军都松散极了,许多将官甚至还去前头开放边贸的城镇,和东戎做起了生意,派遣手下士兵做免费劳力运送货物等,根本没怎么操练。

十万戎族大军号称百万,突然挥师关下,燕山关十万守军,完全不堪一击。

第一波遭遇战,便全军覆没,只能赶紧退回城中,五百里加急向军中求援。

*

不过两天,燕山关的急报就送到了勤政殿。

嘉佑帝听到奏报内容,大惊失色。

“北戎怎么会与东戎共同出军!这绝无可能!”

因为谁都知道,三十多年前的城下之盟后,在大启的设计下,前任北戎汗与东戎汗因为分赃不均发生冲突,前任北戎汗葬身于东戎领地之上。

北戎与东戎,就此决裂,再无合作的可能性。也因此,三大戎族汗国无法再凝聚,大启得以分化对待他们,不至于再威胁国本。

杀死前任北戎汗的这一计,正是嘉佑帝生平最得意之作。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由一个出身卑微的皇子,走入了其父永绪帝眼中,在妻族的扶持下,夺得储位。

于如今的阿古达木来说,东戎于他,是有杀父之仇的。

而且,东戎早有背叛的前科,两者应是再无可能合作的。

亲自来汇报军情的魏平光面色凝重:

“巨利之下,一切仇恨都是可以暂且搁置的。他们号称有五十万大军,如今只是前锋。”

明知道五十万大军可能是虚张声势,嘉佑帝依旧心中狂跳。

“传令下去,前往天沙城的六万禁军,立刻北上,支援燕山关!”

六万大军要开拔并不是一件小事,有很漫长的准备期,是以原本去支援天沙城的这六万大军,至今还没走出多远。如今北上支援,也不过是调转个方向的事。

“是!”

*

三大戎族汗国联合进攻燕山关,其意图所在,毫无疑问是京城。

哪怕京城除了调走支援清河战线的禁军,一共还有十五万兵力,燕山关也有十万,还有固若金汤的城池,可不知道为什么,嘉佑帝的内心依然十分不安,连晚上睡觉也不安稳。

戎族的战力实在太过强大,除了依城而守和借助地势设计杀敌,他们没有任何战胜的办法。

若守不住燕山关,下一站陷入苦战的,便是京城!

被京城破灭的噩梦惊醒,蓦然坐起来的嘉佑帝冷汗涔涔。

“陛下,您怎么了?”

柔妃也被他的惊叫惊醒,跟着坐起来,满眼担忧地看着他。

为了不引起恐慌,三大戎族汗国一起剑指燕山关的事,在嘉佑帝的严厉封锁下,并没有散播开来,连柔妃也不知道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