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3/4页)

只要给他们提供几个月口粮,等秋收时,他们就能吃自己种出来的粮食了。

仔细计算过后,他给万德贵下达的指令上,可收容流民的数量上限提升到了八万人。

他剿匪的名声在外,如今要让流民来肃城比以前容易了不知道多少倍。

万德贵带着钱粮兵马出去,不过短短的十几天,就已经聚集了足够数量的流民,带了回来。

前几批的流民已经分派到燎原,河原等地的村落里,但空置下来的救济所,要安置这么多人还是有些困难。

再者,眼看着天气暖和起来,比起冬天,更容易爆发疫病,实在不宜长期聚集。

李洵便打算着,将生病的暂时留下来养病,其他人就赶紧迁到河原去。

那边有大量空置的村落,房子虽然年久失修,但如今天气已经不那么冷,也是勉强能住的。

等人安置下去,头一个月直接把米粮送到村中,让他们自行安排伙食,后面几个月,完全排除了疫病风险,便可以让他们自己上县衙领了。

如今就正在由大夫进行排查。

李洵看着大夫们一个个仔细地把脉诊断着生病流民的病情,每个大夫面前都排了上百人,心中暗自松了口气。

也亏得先前为了引进流民,在附近的郡县高价征集了很多大夫过来,不然这么多人,就原先城中那十几个大夫,还真不知道要看到什么时候。

“郡王,京中有圣旨送到。”

亲卫前来禀报道。

李洵微微挑眉,不知道嘉佑帝又玩什么幺蛾子。

终归是没好事。

“先让人招待钦差,本王视察完救济所就回去。”

嘉佑帝不值得他中断了正经事特意回去一趟。

于是,京城来送圣旨的钦差,便从正午等到了天黑,这才等到李洵姗姗归来。

说是钦差,实际上是一个禁军里的营指挥使,为的便是能快马加鞭,以最快的速度将旨意送达肃城。

文官不太能骑马赶路,自然是不行的。

等了这么久,这禁军都头钦差脸上却丝毫没有因为李洵迟来怠慢的不悦,一见李洵,便态度很恭敬地带着手下同来的禁军士兵向李洵行礼。

“参见慎郡王!郡王福德安康!”跪地俯首,礼节上一点也不敢有疏忽。

当然了,禁军中有几人没听说过慎郡王的彪悍事迹,至今还有好几百禁军被慎郡王关押做苦力呢,在他面前,谁敢拿大。

伸手不打笑脸人,李洵也没为难他们,叫人拿出香案,换了郡王袍服,礼数还算周全地接旨。

念完圣旨,那禁军营指挥使硬着头皮道:

“郡王,陛下要您回个准话。”

李洵站起身来,将圣旨递给身边的内侍,不紧不慢地道:

“那你回去告诉陛下,春耕在即,如今本王忙不过来。等哪日得空了,自会去攻打北戎的。”

禁军营指挥使脸上发僵,却也不敢多问。谁都能听出这是一句推托之词。

等打发走宣旨的钦差,一同接旨的七公主担忧地上前询问道:

“大哥,你真的不打算理会父皇的旨意吗?”

李洵笑着帮她理了理刚才因为下跪而有些散下来的鬓发,柔声道:

“春耕在即,我手下的士兵们有很多事情要忙,哪有空去打仗。”

这话他可不是敷衍。

复通水渠,分田地,农事宣传,运输肥料,桩桩件件都是事。甚至为了更多的棉花产量,还得派人去多种些田地,根本分不开身。

七公主对于近来的事情也算是听说了不少,闻言更加忧心忡忡,忍不住提醒道:

“可是……消息都已经放出去了,你还让士兵们忙于农事,等北戎真的攻来,会不会打个措手不及。”

李洵笃定地道:

“不会。我这边越是专注农事,他们越不敢来。”

七公主困惑地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