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3/3页)

百姓们难以置信,从未听说过有如此热心的官爷,为了治下的商人,竟然跋涉几百里来异地剿匪。

朝廷在地方只有那么一点厢军,维持县城郡城的治安尚可,却不太顾得上村镇,这便导致生活在城外的百姓深受匪徒所扰,对土匪们恨之入骨却毫无办法。

虽然不太相信,他们仍旧抱着一线希望去看了这支军队带着的匪徒首级,没想到还真在其中看到了好些个他们熟悉的匪徒面孔。

一时间,整个镇的百姓奔走相告,敲锣打鼓地庆祝着这件喜事。

为了感谢这支外来军队的恩德,他们还自发组织捐献了好些粮食要送给军队做酬谢。

却被告知,慎郡王麾下军队都有严明军纪,不可扰民,更不可白拿百姓的东西。

最后,军队收下了百姓们给的粮食,却是按照当地物价留下了等额的买粮钱,叫当地百姓们无比诧异。

他们从未遇到过如此讲道理还体恤百姓的军队,在镇里休整的时候,完全不像曾经遇到过的军队那样在镇里抢东西或奸淫妇女,休整的一天一晚过去,竟是没有破坏当地任何东西。

帮他们平定了匪患,也不要任何报酬。他们主动送粮食感谢,这军队竟然还按市价给钱。

诧异之余,百姓们无比感动,深深地记住了慎郡王这个名号,并且心生向往。

因为他们还听那军队里健谈的小伙儿说起过,慎郡王治下的肃城百姓们到底过着怎样幸福的日子。

除了人头税之外,没有任何苛捐杂税,徭役还会另外给钱,有些地方甚至还每人分五亩地,只收两成租子。

留下一段美誉,这支军队又继续前往下一个城镇,扫荡着附近的匪窝。

当地县令眼见三四千军队入境,以为是哪里的农民起义,吓得屁滚尿流,后来得知是肃城的慎郡王为了肃清商道剿匪,还狗腿地亲自前来拜见,代表当地民众进行感谢。

当然,等人一走,就赶紧快马加鞭往郡城去给郡守报信了。

榆宁虽说是个上郡,却也只有四千厢军,分散于郡城与其他各地,如何敢与兵强马壮的李洵麾下军队抗衡。

再加上李洵主动派了人与他交涉,他的军队只剿匪,功劳由郡守去报,甚至可以将全部匪徒的首级都交给他。

那郡守顿时就什么意见也没有了。

见李洵麾下除了剿匪,丝毫不侵扰当地,便任由他带兵在当地来去,担心驻守城门的厢军和他麾下军队发生冲突造成不必要的伤亡,还特意给了他们各县以及郡城城门的通行文书。

至于更东边的这个县,通行的方式更简单,那县里的县令是个贪官,只花了两千两银子便得以在整个县畅通无阻。

听完整个过程,林德康深感欣慰。

郡王没有为了接应他就不管不顾率军强行连闯几个郡县,还一石二鸟,肃清商路的同时,在异地博得了民望,真是成长了很多啊!

手握利器又能屈能伸,稳重地扩张,假以时日成就一定不可限量!

若能看到那一天,他真是死也瞑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