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3/3页)

嘉佑帝的脸色却没有任何缓和,只冷淡地挥了挥手叫他退下。

背后的推手还没找到,这件事五天后若不给出个合情合理的解释,那背后之人必然会继续借题发挥。

所以,他必须在对方查到肃城之事前,便主动公开此事,让人背了“伪造密旨”的罪名。

这个人选,原本他想的是蒋裕——蒋裕被肃城郡守收买,伪造密旨试图救出被慎郡王羁押的郡守,却被慎郡王识破,将人赶回了京城。

蒋裕担心事情败露,便毒杀一百禁军灭口,并且畏罪自杀。

若只是糊弄一般百姓,这个替罪羊便足够了。可这个人选漏洞百出,势必让背后兴风作浪的势力继续攻讦。

必须找个更加合情合理的人,并且不能把事情再继续扩大化。

思来想去,这个人除了他身边的首领大太监刘玉,别无他选!

毒酒是刘玉和蒋裕一起带去的,这点宫中必然有很多人看到,也只有他这个首领大太监,才有能力抹除蒋裕等人进宫的记录,伪造密旨,毒杀禁军再逼蒋裕自杀,最后再让兵部小官伪造讣告。

嘉佑帝心中恨得滴血,他竟然被这些人一步步紧逼,到最后不得不为了一件小事,亲手下令除掉跟了自己几十年的首领大太监!

刘玉跟了他几十年,是他身边最得力的帮手之一,如今却不得不为了这种事折损,另找接替者,中间的接替期必然引起宫廷控制的松散,有心人极有可能趁机四处安插人手。

这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麻烦——他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确保自己与柔妃等人的安全。

更憋屈的是李洵那里。

为了合情合理,他还必须得送过去一份足够丰厚的赏赐,来表达他对其肃清肃城吏治的赞赏,如此才能彻底撇清他与那道密旨的关系。

这道赏赐的圣旨下去,那背后之人只怕要笑翻了天。

李洵一个小小的皇子,在肃城杀了他指派的监视制衡的官员,他这做皇帝的,不仅不能惩罚,甚至还得大肆奖赏!

想到这样的情形,屈辱感淹没了嘉佑帝,太阳穴钻心疼痛起来。

他的偏头痛又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