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3/3页)

所以如今除了继续练兵,也得把大规模招兵提上日程了。

虽然如今郡城百姓对他很感激,但如今人们的认知,入伍便是终身制,单靠一腔意气还不知道能招募到多少人,还是得让百姓们亲眼看到参军的好处。

思索一番后,李洵觉得有必要好好举办一场表彰大会,在全城百姓面前,展示本次斩获的敌军首级,让这次立功的士兵们公开接受犒赏。

如此,既能增强现役士兵们的荣誉感,让他们获得应有的赞誉尊敬和物质上的奖励,也让其余适合当兵的百姓们明白,加入他的军队,可以杀敌报仇,保家卫国,还可以让自身获得光明的前途。

不过,如今的百姓们忙于秋耕,怕是没心力思考入伍的事,表彰大会也得放到秋耕结束以后才能有足够的观众。

叫来林乐庆提前开始筹划与准备,李洵又把重点放在练兵与防务上了。

防务上,肃城的兵器制造与运输是重中之重。

已经过了这么多时日,也不知道杨进禄那边,关于火药的颗粒化进程怎么样了。

李洵思踌着此事,正打算派人回去问问,却没想到先接到了来自肃城的急报。

送信的信差是留守郡王府的护卫,跑进来的时候气都没喘匀就立刻道:

“郡王,肃城出大事了,周郡守说请您务必及早定夺!”

说着就奉上一封有着红色封泥的信封。

李洵拆开一看,里头是肃城代理郡守周应亭的亲笔信。

李洵率军支援燎原后,只在肃城留下少许护卫营士兵,军政事务全部交给周应亭定夺。

但这一次的事确实事关重大,周应亭做不了主,所以才送信来请示。

昨晚他收到了驿馆传来的消息——

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到了,已经在驿馆下榻。

周应亭信中说,已经想办法让人尽量在驿馆拖住那位钦差,但具体如何应对,还需让他示下。

这事李洵早有预料,一直让驿馆的人留意着,以便有所准备。

但先前他未曾预料到自己能有这么好的机会,今年就打到河原。

事涉前任郡守与钦差,如今肃城只留周应亭一人支撑局面,恐怕难以应对。

他得立刻赶回肃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