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第2/3页)

北戎在他这边没讨到好,鼎德城身后的大片沃土,也得享太平。

眼看着麦浪越来越黄,刘大将军脸上的神情便越来越紧绷。

*

而预感到战争阴云的李洵,也同样正在全力为此事做准备。

一个月前,他便开始让周郡丞招募民夫,加固城墙,挖掘陷马坑。

山寨里的震天雷制造,更是一刻没停。

感受到他的急迫,杨进禄没几天便督造着工匠们做出了新的震天雷成品,请他去验看。

试验的地点,还是选在上次那里,还事先准备了好几个已经穿上了皮甲,铁甲的木头人。

杨进禄谨慎地劝道。

李洵倒也没有非要亲自上手,只是嘱咐挑个反应快点的士兵,穿上厚厚的皮甲,戴上头盔,离得远一些,一把震天雷投出去便举起盾牌掩护自身。

一切按照李洵说的准备好,那名士兵穿戴好了防护装备,便拿起一个震天雷点燃,用力抡着手臂扔了出去。

只听哄地一声巨响,顿时飞沙走石。

烟尘散去,只见那边摆着的两个木头人,不管是穿着铁甲还是木甲的,都炸得四分五裂。

甚至另外一组放在几米远的地方的木头人,也被扎上了好多块小铁片。

直接扎在木头上的,铁片基本上全扎进去了。

皮甲也没好到哪里去,就铁甲能好些,但以那铁片扎进去的深度,若那是个人,也会有不浅的创口。

又试验了好几轮,基本上都能保持这样的杀伤力。而杀伤半径,大概在六米左右。

但总体来说,是里面的小铁片保持在九十个左右,效果是最好的。

过多就挤占装火药的空间,过少则密集度不够。

“吩咐下去,以每个填装九十枚铁片的规格进行填装,大规模制造震天雷。”

震天雷的外壳早就制造了很多,成品火药也囤积了好几十吨,连铁片距离他上次吩咐,都制造出几千枚了。

接下来的日子,重点便在抓紧制造铁片,以及填装,运输。

这些交给杨进禄即可,李洵又继续下山总揽全局了。

刚到东郊大营,便听人禀报:

“郡王,伍指挥使回来了。”

李洵道:

“让他立刻来见我。”

伍汲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丢给他情报工作,他便做得十分出色。

自从山匪的情报工作结束后,李洵便让他一路往北,派人去燎原,甚至混入更北边被北戎占领着的河原郡打听情报。

河原是驻扎着不少北戎守军,能打听到一些驻军情况自然是最好的。

而燎原是肃城的门户,更是不容轻忽。

以燎原守将袁晨升那昏庸腐朽的做派,他很难放心。

没多久,伍汲便来到了书房。

这个夏天他一直在外头跑,晒黑了不少,不过人却双眼晶亮,看得出是干劲十足。

“参见郡王!”

李洵温和道:“无须多礼,坐吧。这一趟真是辛苦了。”

待他坐下,李洵亲自给伍汲倒了杯茶水。

对于他如此礼贤下士的做派,伍汲十分感动。

“能为郡王分忧,是属下的荣幸!”

然后便跟李洵说起了这次打听到的情报。

河原郡中,近几个月抓捕了不少工匠,据说在秘密制造攻城车,投石机,云梯等攻城武器。

其大举南侵之心已经相当明显。

这是李洵早就预料到了的。

如今正是从更多方面进行了佐证。

“殿下,依您看,北戎会发兵攻打燎原吗?”伍汲忧心忡忡。

离燎原那么近的河原在制造攻城武器,这对燎原来说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但肃城毕竟贫瘠,北戎从燎原开始打,好处并不大,还不如集中力量打东边的鼎德等几个边城。

只要打通一个,便可直接挥师南下劫掠中原沃土。

所以河原制造攻城武器,也未必是用来打燎原,还可能是为了掩人耳目,运送到其他战场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