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第2/4页)

她虽不爱文墨,可到底自幼师出名门,自幼在皇家学院念书,那里的夫子乃整个大俞最博学之士,便是耳濡目染的,也多少沾染了几分书香之气,绝非寻常愚蠢呆笨之辈,不过是相较于那些天赋之辈,少了几分勤奋和重视罢了,志不在此。

这些年来那乐未央渐渐显露人前,安阳虽偶有听闻,但她不喜诗词,不喜文墨,便是看书,也多爱瞧一些话本或者民间杂文故事,权当做瞧故事,打发光阴罢了,这还是她第一次认真阅读乐未央的作品,却不想,心里的震撼久久不能平复。

这才在知道,也是,能够被那么多才子拥戴,当年在皇家书院时能够被夫子另眼相看,甚至能够被太傅偏爱,只恨她不是男儿身的女子,又岂非是寻常女子。

其实,早该想到的,毕竟,连他顾无忧当年都隐隐“侧目”之人,能够在满京或端庄,或美貌,或才气,或高贵的贵女中,生生以庶出身份杀出一条道来的女子,岂非寻常之辈。

这本游记屈屈数万之字,却仿佛引阅读之人身临其境,随着她一道游历了大半个巍巍山河。

措辞之精妙,之老道,文墨之精准,之华丽,无不令人另眼相看,文笔华丽倒是其次,主要是提笔之人的那股子灵气,那股子见识见地,以及那股子奇思妙想和书写方式,无不令人感到新奇和震撼,实在令人难以想象,这竟是出自一名十五六岁的少女之手。

关键是,这是那提笔人,也就是乐未央两年前的游历,那时,她不过才十三四岁。

那该是何等的妙人啊!

这一册游记,记录了乐未央游历两年的所有事迹,途经的地点,每一处的风貌,气候,民风,每一处地方的饮食习惯,甚至包括此地盛产的药草,花卉,出过的名人大家,以及在游历途中遇到的有趣奇闻异事,全部以一种诙谐又幽默又端正的方式记录在册。

说是游记,更像是一侧百科全书。

怪道一经发布,便令人抢断了货,说实话,没有看之前,安阳不以为然,亲眼一字一句看完了后,她心中的第一个感想是:甚至不输一些前朝大家之作。

尤其,对于不曾出过远门的深闺女子,书中游历的地方和一路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仿佛与她们隔着一个世界。

安阳看完后,竟徒生出一股自行惭愧的心情来。

若非得知是乐未央所作,她必定以为是哪位阅历丰富的名师大家所作。

一时,一种生生的挫败感油然而生。

原来,美貌在深厚的才情面前,压根不值一提。

忽然觉得自己这些年来,就像是个笑话。

一个庶女,她从来不以为然,没有放在眼里,却不料,是自己夜郎自大了。

这个世界上,永远有着超乎你意料之外的优秀者。

乐未央或是其中之一。

至于描绘的那一千余字的西南友人招待之景,寒冷冬日里的干柴烈火,噼啪作响的点点火星,热气腾腾的一锅菌菇鲜汤,雪夜中为她引路的一盏灯,以及茫茫冰川上的一抹黑色蓑衣,一字一景,没有写人,却处处是人。

原来,他们曾在大雪中垂钓,在坚固冰川的冰河凿洞垂钓,在河边的小木屋生火取暖,甚至……熬汤作羹汤,熬的还是鲜美的……蘑菇汤,最后,在暮色下,为她点灯护送她归去。

安阳甚至可以透过这寥寥千余字,十分清晰的想象到那是一副怎样的画面。

千余字,处处是怀念,处处是相思。

那是一个安阳全然陌生的世界,陌生的场景,那里,皆是她陌生的人。

纵使安阳内心深处,有一个清醒的自己告诉自己,不过是用于刻意激怒她的辞藻。

可是——

难以想象,那样画面里的他,是怎样一个顾青山?

九岁随军,二十岁又一门心思奔走外放,或许,骨子里的顾青山就是个不安于现世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