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文教政策调整】(第3/3页)

今天的御前会议,基本都跟教育有关,毕竟刚刚考完殿试。

赵瀚问道:“来自中榜和北榜地区的官员,陆续上书,请求调整进士名额。你们怎么看?”

“今朝的南北中榜比例,沿用自明朝,臣觉得不用更改。”首辅刘子仁率先发言。

阁部大臣,一大半都来自南榜,他们纷纷附和刘子仁。甚至有人说,南榜科举竞争激烈,应该酌情增加比例。

偏偏礼部尚书来自山东,王调鼎说:“比例虽同,但地域不同。更何况,中榜增加了广南省,北榜增加了玄菟省(吉林)。便是草原上的蒙古人,原则上也可以参加科举。臣建议,调整会试名额比例。特别是中榜,优秀士子越来越多。”

这次科举,来自四川和湖南的士子,考试成绩明显爆发。

特别是四川,就没怎么经历战乱,不但全省人口数一数二,而且还有着深厚的科举底子。成都县和富顺县的士子,今年考了十二个进士,中榜其他地区被卷得死伤惨重。

“要改。”赵瀚说道。

来自南榜地区的官员们,对此心有不甘,但也无法反对皇帝意见,只能对着王调鼎吹胡子瞪眼。

当然,赵瀚也做出妥协,增加下一届进士数量。

进士数量没有定额,是根据官职空缺来调整的,明朝每届进士在300人到400人之间。

大同朝廷疆域辽阔,所需官员也更多。下一届科举进士名额,增加至451人,零头那个给海外考生。

即:南榜进士225人(50%),中榜进士171人(38%),北榜考生54人(12%)。

南榜进士比例虽然降低,但总体进士数量增加,其实还能比以前多考几个。

赵瀚今天召开会议,不仅仅是谈这些,他还要干别的。

赵瀚说道:“像甘肃、云贵、广南这些省份,士子进京赶考不易。我打算把会试,分成几处进行,落榜者可以就近回家,考中者再来南京殿试。”

众人面面相觑,就连王调鼎都傻眼了。

大臣们纷纷反对,但反对无效,赵瀚笑道:“不如试行两届,看看效果再说。”

赵瀚的这个想法,是因为国土面积不断扩大,边缘省份的考生真不容易。仅赴京赶考,就是一大笔行政开支,如果能够就近考试,那落榜者不用走太远,相关开支也降下来,士子和朝廷都可获益。

当然,分省会试肯定不行。

全国设立三个考区,南榜会试在南京进行,北榜会试在北京进行,中榜会试在巴陵(岳阳)进行。

三榜会试考完,落榜考生直接回家,只剩四百多人跑来南京殿试。

殿试时间必须调整,比以往推迟一个半月。

三大考区,主考官、阅卷官由中央派遣,组织考试则由当地负责。

今后还会增加考区,比如海外附榜,根据地理条件,附榜考试在椰城进行。前提是海外考生足够多,海外大学的数量也够,否则永远只能得到可怜的名额。

这不仅是科举问题,把北榜考区中心设在北京,也是在提高北京的政治影响力。

接下来还要详细划分全国战区,增强北京的军事影响力,以辐射东北和草原,巩固边疆统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