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殿试】(第2/3页)

死定了,死定了,李及秀眼前一片昏暗。

两天的会试考完,便到了阅卷时间。

新式教育卷子,分文理两房阅卷,不会产生什么房师。旧时教育卷子,还是分为五经房阅卷,反正也就那么点人,而且慢慢的就取消了,有没有房师无所谓。

还有,禁止考生在试后拜座师!

这是新朝第一届会试,礼部尚书陈茂生负责组织,主考官按理该由吏部尚书担任。但为了体现朝廷的重视,主考官直接让宋应星来做。

半月之后,会试放榜。

新旧两榜,各录取一百人。

崔文秀站在新榜之下,从后往前看,一下子就看到自己,他兴奋狂呼:“我中了,我中了,第九十六名!”

李及秀也在旧榜那边呼喊:“我中了,第四十五名!”

旧榜之下,孙承恩不敢置信的看着榜单,旁边的朋友纷纷拱手:“恭喜扶桑兄,今日高中会首!“

历史上,孙承恩是顺治朝的状元。

这一个时空,孙承恩由于出身常熟大族,被强行分家移民前往山东。他刚开始还抱怨,谁知时来运转,挨着年龄极限考上山东乡试,如今又中了会试旧榜第一名。

几家欢喜几家愁,没中会试的大学公费毕业生,苦笑着离开现场。其实也没几个,往届毕业生,公费的很多都参加工作了。

真正人数多的,是往届大学自费毕业生,此时哭嚎声震天响。皇帝说了,只有一次会考机会,这次落榜就只能去考省府级别的吏员,他们这种自费生连直接外放九品官的资格都没有。

说实话,活该!

即便是自费生,能从大学毕业的也不多。毕业好几年了,还没被官府选用,说明真的不怎么有能力。

而且眼光还高,不愿主动去做事。

真正主动的自费毕业生,早就直接去考吏员了。他们有大学生的身份,升迁速度更快,最早的一批自费生,都已经有人在做知县了。

今后选拔官吏趋于正规化、系统化,可不会再如此顺畅,他们纯粹自己把自己给耽误。

又过数日,中榜者前往紫禁城,到承天殿参加殿试。

新旧两榜,共二百人,天还未亮,就在大殿外苦苦候着。

张兆庸落榜了,李及秀也没啥熟人。他这些天,都泡在钦天院的藏书楼里,并未受邀宴饮结识朋友。

终于,有女官和侍卫在喊皇帝升殿,旧榜第一名的孙承恩,带着旧榜士子排队入内。新榜那边,第一名叫做张守约,却是个广东的小商人之子。

赵瀚想要提拔北方士子,但新旧两榜会首,祖籍全在南方。只不过,孙承恩被强行分家,被迫移民山东而已。

“拜见陛下!“

二百士子,齐刷刷作揖,按照名次排考试座位。

大殿是遵循物理规则的,赵瀚的声音不大,却能传到靠门的位置:“免礼,都坐下吧。“

这两百人,已经考上进士,那就不用再玩新花样了,殿试跟明朝一样只考策论。

李及秀很快拿到试卷:三月十五,临策天下贡士。制日:朕承天应民,君此华夷,亦既有年矣。夙夜持敬,不敢怠恣,一念在民,欲万民皆有所得。今日之寰宇,非同于往时。西有欧陆强番,跨海殖民四海。东有广袤大陆,地广且兼人稀。东西之间,又有奥斯曼、波斯、莫卧儿,皆庞然大帝国也。北方罗刹国,已临北海之畔。此万世未有之大变局,且问华夏中国当如何自处之?

什么鬼?

李及秀有些傻眼,这题目实在太大,是放眼全世界问中国该如何发展。

幸好,他这些天都在读书,若不是通读了《四海图志》,李及秀都没法搞清楚罗刹国在哪儿。

就拿明代的科举来说,虽然会试靠的是八股文,但殿试必然考的是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