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人口增涨和税制改革】(第2/3页)

这二人是管财政税收的,联名写了一封奏疏,请求进行财税制度改革。

赵瀚散朝前往内阁,开一个财政会议,庞春来、李邦华、宋应星、费纯、吴应箕五人参加。

赵瀚问三位阁臣:“你们都同意?”

李邦华道:“臣觉得不该将本色完全取消,可以保留少许,以便不时之需。“

本色,就是正税物品,比如大米、小麦、木材。折色,就是折抵物品,比如银两、布匹。

明初出现折色税收,主要是减轻行政压力,同时减轻仓储压力,允许把粮赋换算成银两、布匹上交。但规模不大,因为银子不是流通货币,那个时候的货币叫大明宝钞。

直到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之后,折色成为主流,本色变成辅助费纯道:“我朝本色、折色并行,是因流通钱币不够,许多山民甚至没见过钱。如今每年铸造银币、铜币无数,从南洋、朝鲜、日本都流入大量铜银,民间已经不缺钱了。因此臣建议,在金陵府和赣、浙、苏、徽、闽、粤、湘、

鄂,全面取消本色纳税,今后都改为银元、铜钱交税。至于其他省份,可以慢慢来,预计十年之内逐步完成。”

赵瀚问道:“大同银行的钱粮兑换业务也取消吗?”

费纯道:“不能完全取消,否则农民必遭盘剥。但也须裁撤,只保留一部分,每县留一处钱粮兑换点。陛下,以前是没有办法,今后却能完全用钱了。

钱粮行太多,俸禄开支极大,每到纳粮时节还得雇人,粮食转运也会产生极大消耗。”

吴应箕也道:“陛下,过税同样如此,必须禁止本色征收,否则每年的消耗实在太大。”

大同朝廷的商税,基本延续大明税制,分为住税和过税两种。

住税有门摊税、落地税、契税、酒醋税、塌房税等等,由地方衙门收取,不会上交到中央,可以理解为地税。

过税有关税、抽分税等等,需要递解到中央。

钞关收取商税时,根据实际情况,有三十抽一、十五抽一、十抽一等多种不同税率。商贾资金周转不开时,还真拿货物让你抽,直接用布匹、木材等商品来交税。

这导致各地钞关,都有自己的库房,专门用来堆放抽取的货物一一这种也叫本色。

明代的皇帝和中枢,就曾反复争抢过税,最后嘉靖皇帝拍板:折色银两归朝廷,用于边疆军费开支;正色物资归皇室所有,皇帝用来赏赐大臣(也方便皇家修园子)。

吴应箕道:“取消钞关本色,钞关吏员可减少三分之一,雇员(临时工)可减少一大半,还能降低仓储、转运时的损耗。”

赵瀚点头:“这是应有之举,今后不论海港钞关,还是内河钞关,都只收银元和铜钱,尽量精简钞关的人手。”

吴应箕又:“内陆钞关,应全部征收船料钞,可大大提升过关速度,且还能继续减少钞关吏员。”

船料钞,就是按商船的吨位收税,不再去管船上是哪种货物。

这种征税方式,布匹、香料、珠宝等商品占便宜,煤炭、木材等笨重商品就更吃亏。

等于商船经过内陆钞关时,只收过路费,跟商品种类和轻重无关,钞关直接变成内陆收费站。

大型钞关都在内河上,也有小型许多陆路钞关,设在崇山峻岭的官道上。朝廷要疏浚河道、维护官道,收点过路费很合理。

统一征收过路费,可提高收税效率、减少行政开支、利于商品流通。赵瀚与三位阁臣详细讨论,同意了钞关只收过路费的建议。

至于商品税,沿用明代制度。

明代是这样收商品税的,商贾贩运商品,必须拿到营业许可证,还要注明经营范围和贩运地点。然后缴纳手续费,申请商品关券(路引),持关券贩运到目的地。到了地方,不能直接出售,须将商品存入官店报税,还要检查所运商品是否跟关券一致,交税获得票据之后,才能获准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