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第3/5页)

许多不治之症都在她手里起死回生。

现在林神医的医馆门口,天天排着长队。

因为林婉芸跟她的女医队伍,如今的承平国,全都想要女大夫。

看到女大夫,那就是可靠的保障。

跟潞州扶江县的香粉一样,只有那边女子种出来的花朵,制出来的花粉,才最香,最细腻。

其他地方都不行。

从三月份起,纪炀带领的蒸汽火车团队便开始埋头做事。

纪炀眼中的全才车舸,正式当了他的手下。

工部多少人羡慕地看向车舸,能给纪大人打下手,可真好啊。

一茬茬跟着纪大人做事的官员,哪个不是能力超强,到哪都被抢着要。

如果让那些官员来回答,肯定要看看他们。

一个人做五个人的事,就算是头猪也锻炼出来了啊。

但车舸到底是技术人才,纪炀不逼他,只是给他看一份又一份简易图纸跟设想。

简易的原因是,纪炀能想到多少是多少,剩下的要靠专业技术人员补齐。

设想这事更简单。

就当自己是甲方爸爸画大饼好了。

不过他这些饼都能实现,并非天方夜谭。

那车舸刚开始是皱眉听的,然后是震惊听的,最后完全成为纪学士的迷弟。

怪不得朝中那么多人都喜欢纪炀纪大人!

这完全是有原因的!

他车舸也喜欢!

不仅是这个车舸,工部还有不少匠人都在钻研这些图纸。

不少人还惊讶这些东西虽然不详细,可确实有可操作性,于是,纪炀带领的这个部门立刻风风火火地行动。

所有人都开始研究蒸汽装置。

车舸甚至有个奇思妙想,说若蒸汽装置若是能行,那就造一个贴面全都是铁皮的战车。

这样的战车肯定所向披靡。

纪炀听完,默默拍拍他肩膀。

莫非他说的,是坦克。

这还真是个人才啊。

不过以蒸汽机的体积来做战车,那估计最低也是个高达的体积。

汴京这边开始紧锣密鼓研发各种新奇东西。

甚至连带着举国上下都以有新奇发明为荣。

而在万里之外,原本要离开卡里故乡圣属要帝国的使者钱钏海,俞达两人,则遇到困难。

他们这一行队伍如今剩下三十多人,几乎人人都会当地语言。

俞达在路上的时候教了大家许多。

但文字方面,还是只有钱钏海跟俞达会。

作为领头的礼部官员钱钏海自然掌握得也很好。

之前寄回去的书信后附着的书单,就是两人一起翻译的。

他们带着几千本书籍准备返回承平国。

这里面的书籍种类繁多。

从宗教到历史,再到文化小说,什么农业手工业全都有涉及。

虽然有些东西,在他们看来很落后,但秉着来都来了的想法,准备全都拉回去。

到时候他们慢慢翻译。

像纪大人说的那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大家互通有无,总会学到点东西。

他们承平国是伟大的,也是包容的。

至于一些愿意跟着他们去承平国的工匠跟探险家,他们也是不拒绝的。

安全方面不用太担心。

因为钱钏海跟俞达帮卡里夺回家产,所以雇用了当地的人,把他们送回东边一点就行。

有过往的商人说了,如今的承平国特别好,他们都知道那个强大的国家,对承平国出来的使者团自然礼遇有加。

而且他们都惧怕承平国的新武器,不敢不尊敬。

钱钏海为首的三十多个承平国人士都有些好奇,他们出来这两三年,家乡有多少变化,能让这么远的商队都如此敬仰。

不过国家的强大,确实给他们带来许多便利,很多商队知道他们是承平国人士,甚至主动带他们,只求他们回国的时候,能给古博城关口多说些好话,允许他们多买点承平国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