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5页)

“不应以亲戚故贵易其法。”

纪炀说完这些,最激动的并非皇室,而是以文家为首的儒家。

纪炀这一套,完全是法家说法,韩非子,管子的言论被他拿出来讲。

这岂不让文家等儒学大家脸色大变。

好在纪炀并未多说,似乎只是用大家的话来驳斥长公主跟梁王。

长公主刚要再驳斥,梁王却察觉出纪炀话里的意思。

他跟长公主还在说被打的王孙,长公主,是否有罪。

纪炀的一番话里,根本不跟他争执,先确定两人有罪,再开口说圣上不能包庇,又扯出一堆道理。

不过他纪炀不是没读过几天书吗?

怎么讲起来头头是道的。

话讲回来,纪炀这些话直接把人带到沟里去。

如果他跟长公主这会驳斥纪炀,顺着他的话求皇上宽恕,说什么亲亲有别。

那岂不是承认了罪过?

这里的亲亲指的是亲戚之间的关系,意思是亲戚之间的关系自然有别于旁人,这是自然的道理,所以偏向也正常。

好阴险的纪炀!

跟林大学士一样阴险!

梁王看穿纪炀的意思,却见他挑衅朝长公主一笑,随后又看向自己。

梁王心道不好,那边长公主果然开口。

“亲亲有别!”

从还未进宫门的时候,纪炀就在挑衅,直到现在这个挑衅的笑,彻底激怒长公主。

这句亲亲有别,指的便是,她是皇亲!皇上作为亲属!必须眷顾她!

可惜了,眷顾也是有底线的。

最可惜的是,她这句话已经坐实自己的罪过。

梁王赶紧道:“长公主本就无罪,你在这乱说什么!既无罪,也无需陛下宽宥!”

如今找补已经有些迟了。

更别说没罪便不需要陛下?

那你们如今的吃喝穿戴,不就全依仗皇上?

特别是长公主,这位是一母同胞的长姐,所以皇上才会一直纵容。

说到底,对自己的姐姐,皇上自然眷顾。

只是再亲的姐姐,也要给儿子让路。

剩下吵起来就没完了,纪炀这边有林家人,还有自己的人脉。

皇室宗亲那边也不弱。

再有文家在中间看似中立,其实两边一起踩。

三拨人你来我往,旁边记录的笔官墨都用了不少。

只是从一开始,长公主的罪已经明摆着了,后面再怎么说都有些徒劳。

唯一能依仗的皇上不发一言。

有些人只是沉默,就已经表明态度。

朝中不少官员看出什么,渐渐开始有所偏向。

眼看吵得差不多了,纪炀又道:“那园子已经足够奢靡,用得着再挪用关市税吗?”

“依照臣看,这关市税应该用于军务才是。”

“西北边的灌江府,凉西州,东南边的房桦府,西南边的益宁府,北面的屯青崖。”

“哪个地方的军备不是吃紧。”

“朝中工部研发的水泥跟旧法城墙结合,照样需要大量银钱,听闻西边外乡人讲,人家当地已经研发出新式火炮,一发火炮不费一兵一卒能击垮土城墙。”

“如今的关市税正是依仗灌江府的军备整齐,屯兵几万。否则那边的贸易不会如此平稳,如果取用关市税填补四处边防,想必各处的军备,关卡都能跟灌江府一样!”

图穷匕见。

纪炀洋洋洒洒说了不少。

最后还是落在关市税上。

说自己没钱太穷?所以要关市税?

那奢靡的园子怎么回事?

有钱建园子,没钱吃饭?

反而纪炀所说的有理有据。

用灌江府当例子,人家为什么有钱,因为有关市税,为什么关市发展得很好?因为有军备。

如果把多出来的关市税给到其他地方呢?

那他们是不是也可以发展。

退一万步说,关市实在麻烦,咱们不开,但整齐军备,这总没错吧?

说到这,那兵部可就不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