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2/5页)

之前被冷了那么久,以为他们这些人要被放弃了!

随之而来的,明年要扩大招生,还要多收贫困子弟的消息,也再也没人反对。

官学从此以后,也是清晰明了,解决纪炀心头大事。

接下来一段时间里,下面十五个县城的知县陆陆续续过来,等到十一月十五,人已经到齐了。

他们来的时候,带了满车的卷宗,皆是自己任地的情况。

很多人都说,他们当初科考的时候,都没这么紧张。

十五知县凑在一起说话,整个灌江府衙则忙着做考核,没想到反而是他们清闲下来。

说是闲,那也是凑在一起聊公务。

没办法,已经养成习惯了!

越聊越是感慨,灌江府这两年的变化实在太大了。

里面徐铭徐知县,应该是最沉默的那个。

他之前因为任地盐矿的事,被手下蔡源顶了位置,这几个月才陆陆续续把权利收到自己手里,所以他对这些最没发言权。

不过他任地的情况也还好,毕竟梁王派来那么多人,如果再治理不好一个县城,那就都是吃干饭了。

徐铭倒是也不恼怒。

实力差距,也没办法。

他如今已经能看明白朝中局势,更知道没有永远的敌人,纪炀这么对他,应该是仁至义尽。

不过他今年大概就会被调走,走的是汴京那边的关系。

主要他再留下也没用,纵然收回今安县的权利,但也有个蔡源把持,要多憋屈有多憋屈。

梁王也觉得自己在灌江府太过丢人,还有半扇猪还一个他的笑话,永远在身边流传。

还是走吧。

换个地方重新开始。

其他地方知县,那就不同了,都在美滋滋说自己内里的情况,想知道知府大人会给他们什么样的评价。

反正不管怎么说,他们在这的政绩,包括徐铭在内的政绩,绝对不算差。

纪炀那边翻一个县的资料,找一个知县谈话。

等全部聊完,跟布政使等人定下考核,纪炀才发现,其实被考核也挺好的。

之前知州他们考核自己的时候,也没这样辛苦啊。

反而当了长官,倒是累得不行。

不过等这个年度总结报告开完之后,收获也是喜人的。

各处的问题趁着这个时间一一说明,等到过完年就可以直接工作。

其他知县显然已经习惯这种高效率的工作模式,半点没有怨言。

他们做事的态度跟速度,直接把来“实习”的举人们震惊了。

都说读书苦。

也没人跟他们说过读过书,当了官,更苦啊。

这未免也太可怕了。

知县们在一旁聊事情,他们记录都来不及,等勉强跟上之后,人家随便看一眼就知道哪缺内容了。

还有厚厚的文书,翻翻就知道问题,随口便能给出解决方案。

可他们看到知府纪炀做事时,更是觉得他们这些年都白学了。

灌江府这么大的地方,大大小小的县城,镇子,村落,但凡提到哪,他们知府都了解内里情况啊。

甚至连当地谁种田最好,谁最懂水利这种事都知道,还能喊出名字。

没有平时下的功夫,是绝对不可能知道的。

这下大家才明白,什么知府针对他们,之前学政还写信说知府故意针对,人家哪有功夫针对啊。

看看这公务。

看看整个灌江府,针对你?你是谁啊?

整个十一月过去,这件事终于忙完。

也算是纪炀头一次考核属下,等把所有东西整理好送往汴京,今年的大事基本已经了结。

昌盛三十九年,或许没有前几年那样轰轰烈烈,做的全都是细枝末节。

可正是这些小事,成就如今的灌江府。

人人有地方住,有衣服穿,有食物吃,还有未来可期待,这就是最普通最平凡也最让人向往的生活。

灌江府的百姓通过两年的努力,终于有了这样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