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第4/8页)

反正纪炀当时可没画那么复杂,估计是井旭的人为了讨好,这才极尽精巧。

不过这会瞧着五姑娘喜欢,也值得了。

纪炀倒是把东西实用性放到一边,不管对青霉素的研究有没有,这近一年的功夫都算没白费。

接下来十天里,纪炀处理手头公务,林婉芸准备义诊的东西,幸好她身边的丫鬟们都练了出来,这才再加上之前在衙门当差,同样因为官员过来,所以没事做的曹小雨。

可惜没过几天,曹小雨家人让她回去,说是家中生意要忙。

林婉芸并未沮丧太久,很快重整精神。

等到临出发前两天,纪炀带着身边小吏岳文塞,以及小吏龚选,鲁战,再有个时刻护卫的辛顺,一起去了灌江府官学。

这不是纪炀第一次过来,但却是观察最细致的一次。

官学确实修建的不错,进门后,中间设有孔子与其高徒十个人的石像,旁边还绘制大儒们的画像。

往里面走,九经阁,三礼堂一应俱全。

里面参天树木更彰显官学的气质。

说实话,纪炀还挺喜欢这种氛围。

此刻正是上午,朗朗书声也让人宁神清气。

纪炀本就年轻,今日又穿的常服,若不是身边几个官吏跟着,混在学生当中也不为过。

只是他气质更特殊些。

虽说当官也有几年,可并未世俗气息,反而让人赞一句好气质,好修养。

再往后走,后面池中蓄水,还可以看到池水旁石头上的斑斑墨迹,应当是学生们清洗笔墨时留下的痕迹,日积月累,竟然有了几分雅趣。

这学校不算小,至少可以容纳三千人。

不过如今只有几百人。

在古代的文盲率,以及灌江府动乱双重加持下,能有几百学生已经很好了,还是依靠这里人口足够多的原因。

管事的是学政,副职为训导。

后又有教授,也称博士,助教为这两者的副职。

不过内里没那么详细,都称夫子即可。

这里面有学政一人,训导两人,夫子几十,多是举人,少有进士。

所以大多夫子还会三年一次的春闱里努力。

明年又是春闱,就是考进士的时候,很多夫子就要提前出发去汴京了。

剩下都是学生。

之前约莫八九百人,又因雷温以及清查各地豪强的原因,或走或抓了一大半,现在只剩下二百多。

这二百一十几人里面,还有需要每年服劳役的,即使考上秀才,也不能免罪。

再加上纪炀折腾学政助教,让整个官学战战兢兢。

纪炀出现在这,不少人都退避三舍。

生怕被抓住问话。

恨他的人也大有人在。

不过很可惜,纪炀并不在意,反而是辛顺跟后面的捕快们严阵以待。

去巡查的时候,他们应该都不会这么紧张。

谁让这里是官学。

纪炀笑着对小吏岳文塞道:“之前学政几次到官府,带的都是助教,对吗?”

岳小吏点头。

纪炀又笑。

明明副职是左右训导,他却不带,下面还有夫子也不带,偏偏带了夫子的助教。

有意思。

之前虽说只是找麻烦,但不代表纪炀没有去了解。

很快,官学学政过来找他,看到纪炀就忍不住皱眉,明明自己四十多了,比纪炀大了二十多岁,偏偏看到他,竟然有些胆怯?

再想到汴京那边的报纸,真不知道,他到底怎么做的。

还是说他什么都没做,他那些纨绔好友们,就知道怎么帮忙?

汴京国子监那边还在训斥他,说自己该好好管理灌江府官学,这几年一个进士也没出,这样永远都要在这待下去了。

如果纪炀看他不开心,更有可能让他贬官,毕竟纪炀既得圣人欢心,又得吏部那边看重。

这些话让学政更是厌恶纪炀。

以前的灌江府虽然乱,但也乱不到官学,日子还好过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