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3/4页)

更要在三四月份考试?

学生考就算了。

怎么老师也要考?

还让礼部的人过来考核?

这不是要他们的命吗?

灌江府混乱多年,虽然跟官学关系不太大,但他们早就习惯混日子,再加上各家弟子想得好夫子,也要对他们说好话。

所以官学里的人早就养成别具一格的性子。

这会猛然听到纪炀这么说,竟然有些被噎住了。

纪炀道:“治国之要,教化在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

“这道理,不用我都说吧?”

如果不是他们硬要往纪炀眼前凑,还句句不离五姑娘,纪炀还没打算整改官学。

可脸都凑过来了,他不打是不是对不起这张大脸。

旁的不说,就那今年的计划,就够他们折腾的了。

按理说各地官学自有尊贵,学政也跟其他职位不同,但纪炀根本不在乎这些。

他在灌江府时间虽不长,根基却是稳固的。

更不用说当地的捕头,守城的将领,乃至城外指挥使,都是他的人。

所以下起命令毫不手软。

等学政跟助教要离开的时候,纪炀又道:“三日后本官会亲至官学,等着看学政的大作。”

“其他各州府,每年都有考中乡试,可以再去考进士的,怎么我们好几年了,一个进士都没出?”

“身为学政,是不是失职?”

三日后?

他亲自过去?

还问别地方有进士,他们怎么没有。

句句诛心。

过去干嘛?

挑刺啊。

纪炀知道这些人想塞自己人手进来。

若真是能用的,他其实并不拒绝,但大大方方说便好,先要踩别人一脚,再抬高自己。

纪炀眼皮不动,都看出他们的想法。

不过眼看这些人离开,纪炀倒真把官学的事放在心上。

有这的官员把持官学,对此地教学不仅毫无益处,还会打压不善钻研的好夫子。

学校这事确实头疼。

一个县学都很复杂,更不用说下面十五个县的县学。

只是提高民智,教育是根本。

纪炀看着账册,硬生生从修路清塘的费用里划出一部分,用于提高下面县学,夫子们的待遇。

更把即将要进行的灌江府巡查要务添上一项。

虽说他对灌江府已经了解颇深,但不是每个县城都去看过。

只有都去看过,才能知道里面的情况,更知道哪笔钱该花到什么地方。

这事也不算着急,等到汴京派来的官员们到岗之后,再加上灌江城官学考核结束,他就带着人手下面巡查。

随即抽查下面县城,直到所有县都去一遍。

这是个极大的工程,也是不得不做的工程。

看着这些计划,纪炀吩咐平安:“帮我给马儿多喂些饴糖,实在辛苦它了。”

平安哭笑不得,但真的去喂了几块。

马儿能尝出甜味,这是很好的奖励食物。

公务细致又繁杂,好在手边的小吏岳文塞也很好用,他较之玉县丞更活泼些,但也更滑,好在心眼不坏。

反倒是佃户出身,如今是小吏的鲁战,是个极踏实的,他下苦功夫在学字,纪炀很是支持。

岳文塞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学习玉县丞,玉县丞以前也是流外官,跟着知府大人之后,才成了如今的流内官。

意思就是以前没有正式编制,如今却都做了知县,还在陛下眼前有过名字。

这简直是天下间小吏最最向往的事。

不怪他做事卖力。

当初在右县的时候,以为没有关系,这辈子都这样了,没想到如今有了转机,还不赶紧干活?

纪炀顺手就让官学那些人安分不少,岳文塞更是敬佩。

等到去官学“检查”作业的时候,纪炀抱着挑刺的心,自然让官学的人更是脸色难看。

可惜纪炀名声显赫,这些人根本不敢招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