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4/9页)

约莫能有十六两银子,就算家里花销,也绝对不会超过五钱。

等于大部分银钱都能用来赎回田地。

而太新县田地常年被三家把持买走,所以价格一直很低,因为价格低了,他们才能找借口用低价收走。

反正所谓的低价,穷苦百姓也买不起。

如今三家田地价格,都在二两到四两不等,这说的还是上好田地。

要是买他们手中把持的荒地,那价格更低。

他们这些人,手里的地就算荒着,也不会白白给百姓们耕种,实在不是东西。

当然,他们三家也不会轻易卖地。

现在拿着契约找上来的,基本都是当时以抵押的形式买走田地的农户。

买卖的意思不用说。

抵押则不同,基本会以低于货物本身的价格出售,但手头有钱还能赎回来。

前者的买卖是不能赎回的。

当初这三家以为,如此穷酸百姓,怎么可能有钱赎回,所以大多威逼利诱,趁火打劫签署的田地契约,都不是买卖契约,而是抵押契约。

纪炀在太新县走动期间了解到这点,自然会鼓励因为修桥手头有银钱的百姓,主动赎回自己的土地。

有了自己的土地,以后只用交国家的田税,不再交主人家的田租。

从别人的佃户,变成拥有土地的真正百姓,这中间差别自然不用讲。

什么监工,什么主人家,那都不用管!

他们要把自己的田地买回来!

十六两银子,可以买好几亩土地了!

就算二两一亩地,都能买七八亩,认真耕种,也够一家吃喝。

反正手里有田,心里不慌。

纪炀看着韩潇整理出来的百姓诉状,心里安定几分。

好事,大家都开始要田地了。

虽然现在只有十几户人家递了状子,但没关系,只要头一家做成,就会有前赴后继的百姓前来告状。

民意不可违。

纵然汴京皇上都要思索片刻,更不要说此地的豪强。

但这些状子又没那么急,百姓也知道,他们至少要等夏收秋收过了再说。

收获之后,又是新的一季,更是新的开始。

纪炀笑:“不错,再收集一些,人越多,到时候越好办。”

韩潇自然点头。

他也没想到,纪炀竟然不是靠军队,也不靠上面权势,靠的竟然是当地百姓。

那些,连韩家都忽视了的百姓。

只等收获季节一过。

有田地的百姓种田,没田地的百姓放牧。

再加上官田的补充,三家恐怕会损失惨重,如果他们想挽回一部分百姓给他们种田。

那条件必然不能像如今这般苛刻。

甚至今年的田税田租,都要再想想。

纪炀跟韩潇的猜测没错。

现在裴家,刘家,鲍家,三家各自都在商量今年的田租的事。

到收获的时候,不仅纪炀要把重心放到太新县,他们自然也如此。

石桥那边已经修得差不多,不需要再去费工费。

其实多往那边看几眼,那都在肉疼。

不过石桥修好,以后也是美名,还方便他们运送货物,又能跟裴家之前的事一笔勾销,算是勉强认下。

但要让他们看着纪炀真拿牧场的事,来跟他们抢佃户?

这实在不能容忍。

抢佃户就是抢收益,没有佃户,他们会有那么多粮食?

都跟他们抢钱了,态度肯定要大变。

此刻居中的裴家,裴家主都意识到这个问题,把裴县令喊回家商议。

裴县令其实知道一些,也明白知县大人真正的意思,是把田地回归百姓,是让大家有个合理的种田收成。

他不是为自己,只是为百姓。

认识到这点之后,裴县令好几天没睡着,梦里都是以前受苦的百姓。

以前还能装作视而不见,但跟着知县大人,才真正了解他们有多少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