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2/9页)

否则他能这样横?

纪炀也不会借力打力,成了现在的好事。

要是裴又锋知道纪炀此时的想法,定要一刀砍死他,谁说都没有用。

吴指挥使目光深沉,纪炀太过大胆,竟然敢跟他说这些话。

“唐时有首诗,满城皆白发,死不丢陌刀。独抗五十载,怎敢忘大唐。”

这讲的是唐朝边关有支军队,独守奋战孤城四十多年。

出发的时候,还是盛唐,回家的时候,盛唐没了,但盛唐的士兵不会投降。

满城白发老兵为大唐战至最后一滴血,所有部下全部殉国。

这说的是唐时故事,也讲的如今故事。

吴指挥使眼神微动:“我留在这时候,朝中是武侯,是石恩,是危泽方,是林敬源。”

“是年富力强的皇帝。”

“现在,只剩林大学士跟年迈无力,无暇顾及此处的皇帝。”

这话本不该说。

但纪炀不该念那首诗。

他读书不多,却也对这种处境相似的句子烂熟于心。

他吴金川吴指挥使,有时候也在想,古时明月照今人,那诗句,说的不就是以后的自己。

虽自认比不过唐时郭昕将军,也没有万名兵士。

只是在灌江府其中一个小小的定江关里。

可他早做好跟那一千兵士当白发兵士的准备。

国无力,他又能如何。

方才他说的武侯,石恩,危泽方,林敬源。

皆是朝中名臣,武侯不用说,林敬源便是如今的林大学士。

其他两个更是肱股之臣。

是他们跟当时壮年皇帝联手造就太平盛世。

那时候的定江关不是这样,没有裴家之流,韩家也不会走。

纪炀定定看向吴指挥使:“我说那句诗,是想告诉您,这些事不会发生。承平国朝廷,皇帝,以及天下百姓都不会让这种事发生。”

“裴家,鲍家,刘家,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等您再来,我还您一个,不一样的太新县。”

是那个可以供应定江关兵士,是照拂好此地百姓。

是军功也好,补充兵马粮草物资也好。

都十分顺畅的太新县。

吴指挥使这才看到眼前这人真正的野心。

想要完成这些。

他不止要平定太新县。

甚至要把整个灌江府这个大后方平定。

吴指挥使想反驳,可又觉得眼前的年轻人小露一手,已经让他惊讶。

或许。

可以?

若灌江府平定,承平国西北十几个大小关卡都会得到补充,都会有个稳定却可靠的后方。

“等你去信,我招他过去。”吴指挥使只留下这句话。

那就是成了。

看纪炀的需要,什么时候去信,他就什么时候运作裴又锋去定江关的事。

纪炀点头,稍稍松口气。

现在当然不能让裴又锋走,他还等着裴又锋折磨那两家人呢。

年后还有好多差事让他们做,暂时不能走人。

吴指挥使心情复杂带着物资回去,忍不住回头看看纪炀。

希望他能兑现自己的承诺,让他们这群人不要成为白发军。

吴指挥使离开,太新县新的一天正式开启。

鲍家,刘家,裴家,三家的家主如今还在太新县。

他们还要去衙门商议年后修石桥的事。

这晚上他们全都辗转反侧睡不着觉。

脑子都是同一个人。

纪炀看着他们眼下的黑眼圈,又见刘家主半颗牙已经镶了金子,总算不漏风了。

裴家主更是大喊一声:“刘金牙。”

看来这称呼会伴随他很久。

要说修石桥,还是之前的问题,等得知纪炀已经找了工匠,年后便会过来时候,众人只能沉默。

只有鲍家主早知道这件事,还算稳得住。

等询问修桥的银子要不要先拿过来时。

纪炀直接道:“你们自己拿钱,裴县令监督物件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