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第2/9页)

信件寄出去,纪炀也知道,这同样是拒绝林家的招揽。

可就是这样,他才不会通过林家的关系回去。

虽说林家是能臣,是清官。

但要不要有利益牵扯,那还是两回事,他到现在只跟林家大公子见过面,还不足以让他站阵营。

说到底,身为伯爵家子弟,想要保全自己不需要依附哪家,只要把伯爵府料理清楚,自然利利索索。

党争这种事,还不是他能涉及的。

与其早早过去被当小虾米吃掉,不如把握好自己的命运。

这也是所有人问他去向时,他最真实的答案。

身在扶江县,都知道那边何等风起云涌,他还没有近距离看热闹的想法。

不过既然一定会升到潞州,那很多事情也要赶紧着手做了。

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年后二月的县试。

现在是昌盛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九,赶在年前最后几天再忙一忙,等到明年不至于慌张。

县试的重要性自不用说,韩家换着法的送来试题,纪炀明显发现,题目一次比一次难,这是给县试出的,还是给他出的?

纪炀挑眉,只当不知道,该做题还是做题。

昌盛三十五年正月十七,扶江县告示正式贴出,上面写明了县试时间地点要求。

二月初九开始考试,连着考五场。

官学那边自然也得了消息,刘教瑜更是激动万分,来扶江县第二年便能跟知县大人一起主持县试,让他自然不能平静。

如今题目已经拟定好,就在知县大人那边放着,他跟几个夫子只要监督好学生好好读书就行。

正式参加县试的共有二十一人,都是十四到十七岁少年。

韩家子弟今年不准备参加县里童试,按照他们的性格,肯定要等等再说。

这二十一人,全都是扶江县本地孩子,从去年二月开始跟着刘夫子学习,也只有他们几个符合所有要求了。

但按照韩家夫子所说,他们几人只学习一年,功底还不扎实,大多少年参加今年的县试只是凑凑热闹而已,落选的可能性很大。

刘教瑜在一旁点头,不过还是道:“也不是全都如此,那个叫江春的孩子就很不错。”

纪炀听此,找出江春的报名表,他是扶江县三江村人士,今年十五,家中祖父母,父母都在,上面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下面还有妹妹,所以也被人喊江小五。

他家人口还挺兴旺,也因为人口多,家里条件过得去,官学一开,便让他去官学读书。

之后妹妹小六也跟了过去。

兄妹两个都是勤奋好学的,江小五更是官学准备科考的二十多人中进步最快的。

纪炀原本以为刘教瑜矮个子里拔将军,挑了个还成的人。

没想到连韩家夫子都摸摸胡子:“江春确实是个可造之材,假以时日中个秀才不是难事。”

纪炀挑眉。

中秀才可不是那样简单的,要跟整个潞州城学子比较,需是所有学子里最厉害的几个。

看来江春确实不错。

不过这位韩家夫子看向纪炀,开口道:“您要是科考,中举人没问题。”

可以,看来韩家人都知道他是买官的了。

纪炀笑,无奈挥挥身上的官袍:“可惜,没机会。”

刘教瑜也笑,最后小声道:“咱们知县科不科考都行,只此一份。”

韩家夫子想点头,但这又跟他自幼学到的东西不一样,为难之下竟然显得更丧了。

纪炀只好忍笑,跟眼前两位继续商量县试的事。

考过县试的五场之后,一共要选三个最优秀的,赶在三月之前送到潞州城,参加潞州城的州试。

虽说扶江县学子的水平都很低,也就个江春还有些指望,但该去还是要去,他们县城三个举荐名额不能浪费。

再说,今年就当积累经验。

按照纪炀原本的想法,以为水平不到就不送到潞州,谁料还是刘教瑜跟韩家夫子一起看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