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第2/5页)

意外加快了这个进程。

不过提到明年,玉县丞朝纪炀的方向看了又看。

纪炀直接道:“有什么你直接问便是。”

“知县大人,明年,便是第三年了。”

玉县丞虽然没说明白,但纪炀跟他身后的平安都明白什么意思。

明年便是纪炀来到扶江县的第三年,如果严格来说,到明年的五月份便满三年。

不过地方上一般把刚来的那年省去,到年底十一月算是任期满。

也就是纪炀到明年八九月份,就要开始着手准备离开,有下一任知县过来接任。

纪炀好笑道:“说不定我会在此留任,再待个三年。”

进来的凌县尉下意识摇头:“不会,您肯定不会留在这。”

倒不是纪炀不想留,而是潞州那些长官,早就看他们知县大人眼馋了。

不说别的,来过扶江县两次的宪司长官,还找凌县尉打听过他们知县大人的事,确定大人什么时候任期结束。

问这还能有什么意思?

潞州城那边肯定迫不及待想让知县大人过去。

这都不用仔细想。

话都说到这,纪炀摇摇头:“如果不出意外,明年来扶江县接任的,必然是去年的新科进士。他们这些新科进士考中之后,直接去翰林院实习学习,实习一年,然后派到各地任职。”

“这才是正常官员的流程,旁的不说,他那手文章必然不错。”

“文章写得好又有什么用。”玉县丞嘟囔,但表情明显丧气。

虽说还有一年时间,但他们这些扶江县的人,现在就开始难过了。

有时候还挺羡慕普通百姓,并不清楚任期的事,也就不会提前知道他们知县大人会离开。

凌县尉原本是来禀告公务,没想到进来便听到这件事。

他跟玉县丞一样,都舍不得知县大人离开。

纪炀好笑道:“还有一年时间,不必难过的。”

“万一潞州城那边五月份就把您要走,那怎么办,岂不是不到一年了。”凌县尉道,“要不然这样,您走的话把我也带上。反正知县可以带着身边小吏走,我们这些不入流的小吏,是可以随行的。”

这倒是真的,承平国朝廷七品以下属不入流,俗话说不是正式朝廷职员。

如果来了新知县,换成自己人也行,继续用也行,又或者之前的知县把他们带走,依旧放到下次任职的地方当左膀右臂。

纪炀看看凌县尉跟玉县丞。

若是要走,带上他们好像也不错。

两人一文一武,都是他用惯了的人,只是背井离乡,对他们来说还是很大挑战。

“再等等,谁也不知道潞州城那边什么情况,一年后再说吧。”纪炀抬头看向他们,“如果到时候还想跟着我,那咱们再仔细聊。”

说到底,还有一年时间,以后再说吧。

不过玉县丞跟凌县尉比他信心还足,觉得他们知县这次必然能升迁,这样有本事的人若不升职,那潞州城想要什么样的官员?

别说他俩了,就连跟常华县知县魏大人书信来往的时候,那边都在长吁短叹,让纪炀升迁之后好照拂一下他。

当初他还在笑话纪炀是个下县知县,而自己就要升迁。

现在他还在常华县,纪炀却要升官了,真是时也命也。

不怪纪炀周围人都这么早打算,而是任期满之前的一年,甚至一年半,都会是官员们格外紧张的时候。

当初魏大人便是从一年多前就开始为任期满的事走动。

纪炀早就做好两手准备,所以反而显得镇静自若。

说到底,可能就是实绩在手,什么都不怕?

说话间,秋收已经结束,今年扶江县粮食增产并不算明显,但也比去年上涨十斤左右。

可均产远远超过潞州城平均值。

不仅如此,因为耕地面积扩张,总体的产量也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