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3/10页)

啊?

潞州产的?

他们怎么不知道?

等等你们别走啊!再说说详情!这东西在哪买!

他们也比扬州早一些时候把玩?

可他们反应过来,纪炀已经带着两人离开,手里提了几坛好酒,再带上购买的物件,三人骑马回扶江县了!

虽说纪炀十一月可能还要过来一趟,但现在先回去吧!

再过来的时候,那就是官员考核之时,具体时间还要看十一月前后知州发的文书。

这考核可不简单,每年小考,三年一大考,次次都是难题。

依照承平国规定,官员年末考核,需考四善二十七最。

这四善二十七最特别繁琐,大概相当于学生每学期给老师打评分的调查问卷。

基本是德,勤,能,绩四个方面。

里面列出种种规则,看看官员符不符合要求。

考核也是让官员勤勉克己,测试官员的能力。

告诉他们,不是过了科举便万事大吉,如果不继续学习,别说升官了,不贬职算好的。

所以每到年末,这事也是官员们最头疼的事之一。

但这都是十一月份的事了,如今九月下旬,还有段时日。

只是纪炀没想到,临回去之前还有个意外之喜,他们的葫芦器具在扬州已经有些名气。

估计玉县丞已经接到新订单。

不过想想现在只有玉县丞在衙门,恐怕事情多到要睡到衙门公堂上了。

跟纪炀猜的差不多。

玉县丞也没想到会忙到这种地步。

知县大人走后,他先是过问凌家湖修路的事,知道他们秋收之后便雇人修路,自己继续制化肥,他也就放心了。

凌家湖也是有钱,不用担心这个。

没过多久,玉家湖到常华县剩下的路,也有隔壁县的人主动修缮,这更不是事。

玉县丞让玉家湖里长时常过去查看即可。

然后按照知县大人吩咐,收集冬课名单,县城无论男女老幼,都可以报名冬日习字课程。

只是他们这能充当先生的人不多,滕显今年又不愿意出来。

满打满算也就四人,所以顶多收二百人。

消息传出,一时间立刻人满为患。

他这边忙着登记。

登记就登记吧,常华县杂货店又来消息,说是扬州那边还要葫芦器具,这次要一万五千套!

一万五千套?

上次才五千,这次直接翻三倍?

玉县丞已经发现了,自己就算分成三份,也做不完这么多活啊。

以前知县大人怎么把这些事安排得妥妥当当。

好在卫峰卫蓝还算趁手,还能帮衬一二,再有小吏们也回来,总算歇口气。

一时间葫芦作坊那边也要安排。

从九月十六,知县大人走的那天算起,过了不到十天,他就跟过了一年一样。

娘子还笑话他,好不容易给他差事做,怎么还叫起苦了。

这已经不是苦不苦的事!

而是事情太多啊!

就连凌家湖凌里长也找上来,说是交最近的山泽税,就是化肥作坊的税。

算了,看在给钱的面子,他就不说什么。

只盼着知县大人快些回来才是!

九月二十七下午,熟悉的扶江县终于出现在眼前。

再次回来,纪炀也觉得有些不同。

路过南边荒地,远远便看到之前挖的化粪池,如今里面堆满牛粪,会分给贫苦家里使用。

再往前则是牛棚,三十多头牛全都在里面。

刚走近,那看牛棚的瘸腿老汉便看过来,见是他们,笑着挥手示意。

纪炀之前让他在这看顾,若有生人过来,便找人告知他,这事老汉做得也很好。

三人也向老汉回礼,这下真进了扶江县城。

走到县城主街,只见县城不少门户都在自己的家门口做葫芦工艺,现在大家越来越熟练,做出来的器具也越来越好看。

百姓瞧见纪炀回来,自然欣喜万分,他们虽不知知县大人去潞州又给他们讨了什么好处,但他们看到纪炀就高兴,没好处也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