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4/5页)

知州知此人并非池中物,开口道:“你送来的制肥良方,本官已经看过,很不错。”

纪炀听此,精神一振。

终于说到正题了!

纪炀认真道:“农桑乃天下之本,更是朝廷命脉。化肥使用,绝对会让粮食增产,这也是扶江县粮食增产的原因之一。”

“之一?那还有什么?”

来了,又开始考试了。

“自然是防治虫害,培育良种,兴修水利。”纪炀道,“扶江县以前田地不丰,水利不兴,连买良种都困难。”

“如此局面,下官才想到制作化肥,来弥补上面的缺失。”

“现在看来确实有成效。”

知州抬头看看他,见纪炀一本正经要往修运河上面扯,不由得好笑,干脆给他交了个底:“你想用化肥的方子,换潞州给你修运河,也不是不可。”

“如果这化肥真如你所说,真能让天下田地像扶江县如此增产,别说运河了,给你修个金身都是可行的。”

“只是运河是承平国经络血脉一般,此事我会帮你报给通判,等他同意,再上报汴京。”知州又道,“刘通判那边约莫没什么问题。只看汴京怎么说了。”

这话的意思就是,知州同意了!

运河的事,潞州已经同意!

不用纪炀多费口舌,知州早就明白他想做什么。

再想想方才那些问答,全都是些细枝末节的事,知州都晓得的那样清楚,显然把他在扶江县的底摸透了。

不愧是一州之长,就是厉害。

纪炀起身,深深一拜:“四五十年前,扶江县没赶上修运河那一阀,如今终于能补上。”

知州看着他,更觉得好玩:“这才哪到哪,能不能修还要看朝廷意思。”

说着,又招手让他坐下:“但以你报上去一亩四百六十斤的丰收,多半会同意。”

只是说完这些,知州正色道:“你也要知道,若真报上去,对扶江县,对潞州,对我跟通判来说都是好事。”

“对你,却未必。”

潞州城出了这样丰收的政绩,又有如此增产好物,还把方子直接献上。

跟知州所说一样,对扶江县来说,修运河修官道都不在话下,对潞州长官们,更是好事一桩。

年末考核,必然有大大一笔。

可这事报上去,纪炀的名声彻底捂不住。

到时候汴京反对修这小小一段运河的,可能并非反对修运河本身,而是反对纪炀。

所以,对谁都是好事。

对天下百姓,对苍生万民,百利而无一害。

除了纪炀。

纪炀反而笑了:“怕什么,我难道一辈子龟缩于此?”

在知道纪家那团乱麻的时候,就知道会有这样的后果。

纪炀挑眉道:“如今的贫瘠之地一亩稻子四百六十斤,还换不回来我一个平安?”

“再说了,就因为我要隐忍,要让扶江县百姓放弃垂手可得的运河?”纪炀道,“那我做这些,还有什么意义。”

在知道上报丰收的时候,纪炀就明白必然会引起汴京那群人的警觉,甚至会对他不利。

可因为这样,就不报了?

不拿这份政绩来换运河?

那他可太愧对百姓们的信任。

知州再次看向纪炀,其实他也就是问问。

制肥良方已经在他案边,他绝对不会为了一个纪炀就让它束之高阁。

此时不过随口试探而已。

这一试探,倒让知州对纪炀又有几分不同。

明知会有危险,也还要做的人并不多。

不过以纪炀的聪明,必然能化险为夷。

事情聊到这,差不多也就结束了。

纪炀想用粮食丰收的功绩,用粮食丰收的源头来换扶江县永永远远的运河,此时已成了大半。

后面平安跟凌县尉忍不住欣喜。

看似不可能的事,竟然真的要成了!

谁料他们知县大人竟然不走,反而浅浅喝口茶,清清嗓子道:“知州大人,其实下官还有个不情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