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第4/5页)

他们毕竟是扬州分店,店里还有专门从常华县到潞州再到扬州的商船,消息自然灵通。

玉县丞只觉得这话跟他们知县大人说的一样,不过还是开玩笑反问一句:“此话当真?不是诓骗我?”

“小的哪敢诓骗您,您可是扶江县的县丞老爷啊。”伙计连忙道。

玉县丞还是一如往常,下意识学了知县大人的模样,笑着点点头,又顺便在他这店里买了些果子点心。

等出杂货店的时候,看看人家这码头人来人往,虽说比不上潞州的码头,但也有商船会在这停靠。

十艘船停靠一艘,已经会许多人吃喝。

还有人家这县城人来人往,多有活力。

不过没关系,他们有知县大人了,一定也可以这样的!

玉县丞等人并未过多停留,带了知县大人要的果子点心便回了扶江县。

这些东西自然被纪炀分给江小子兄妹俩,又给玉县丞,凌县尉家的小孩。

听说捕快卫峰家媳妇也有了身孕,估计年前就能生下来。

不止是卫峰家。

看着下面各村报上来的人口,今年小孩明显多了不少,存活率也高很多。

这都是正常现象,一般富裕起来之后,新生儿降生便会增多,人口相应增多,孩子存活率也会增加。

古代也没什么优生优育的想法,都讲究孩子多有福气,一家人口多了,才不会被欺负。

不去细究内里的事,这种朴素且实用的想法,对偏僻之地,法律不健全的地方来说,确实很管用。

除了小孩出生的多了之外,民户也从原来的三百二变成三百三十七,有几户因为不同原因分了出来。

其中一家就是因为他家祖父去世,祖父下面有五儿一女,小儿子都快有孙儿了。

原本维系的户主去世,五个儿子便商量分家。

这个四十多人口的大“家族”分成五户,各家也都有七八人呢。

人口则由之前的一千五百十一,增加到一千五百九十九。

不过按照正常规律,明年才是生育的大年份,估计明显的人口会有显著增加。

而且有些出去做工的人,似乎陆陆续续回来,相信扶江县的人会越来越多。

等玉县丞带着三十二两回来,衙门总算没那样穷了!

明明平时也没少赚钱啊。

到底问题出在哪了?

玉县丞下意识看向他们知县大人,然后迅速摇头,不能怪知县,怎么能怪知县大人呢!

纪炀根本不知道他的想法,又吩咐平安在他带来的物件里寻两个出来,还是赶在中秋之前,一个送给潞州知州,另一个送给通判。

他仍然不去潞州。

去了干嘛?

招人眼吗?

虽说潞州离汴京有些距离,可难免有人会认出他。

在今年丰收之前,他绝对不能露脸。

但纪炀不知道,在平安准备好礼物出发之前,潞州知州已经知道他的事。

潞州知州派了心腹前去打听,但心腹发现一件事。

他们扶江县太过偏僻,很少有外人出入,他不管怎么伪装过去,都会格外乍眼。

原来偏僻,还有这样的好处?

不容易被人打听消息?

有几次他都要靠近扶江县附近了,只见南边荒地牛棚处有个瘸腿老汉,这老汉盯着他看过了几眼,明显想找人报告给城里。

这简直天然地防卫啊!

心腹算是明白,为什么伯爵府嫡子在扶江县的事,半点没传到潞州城。

若不是常华县知县话多,知州都不清楚扶江县的近况。

毕竟去年的账目明明白白,偶尔有多出来的税款也不夸张,都在合理范围之内。

心腹再三思索,干脆去隔壁常华县,跟着那里的商贩一起进去扶江县。

这下打量的目光肯定少些。

不过心腹在常华县都打听了些情况。

等事情报告给潞州知州的时候,知州也是微微皱眉,先不说进扶江县的正门有瘸腿老汉盯着,已经看出纪炀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