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3/4页)

虽说江南那边文风盛行,这些年出个神童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但是,若真是有人十五岁就中了进士,哪怕是文章写得再好,名次都高不到哪里去,甚至还会被压到同进士里去。

毕竟,大家都是奉行嘴上无毛,办事不牢靠的。

皇家开科取士,可不是闲得发慌,来给文人们排个名次出来的。

皇帝是选拔人才出来给自己干活的啊。

十五岁的进士,你让他外放出去做父母官,这他能处理得好一县之事?恐怕不能吧。

那就只能安置在翰林院里老老实实熬资历,起码过个几年之后,这才算是把资历熬出来了。

可那个时候,至少会试都已经又经历过两三轮了,皇帝有了新的英才,哪里还能记得你?

当然了,身为贾代善的嫡长孙,这种被皇帝忘记的烦恼却是没有的。但是这么多年在翰林院熬下来,少年年少中进士的豪气估计都快被磨得差不多了。

那到了那个时候就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了。

所以,张老爷子倒是希望这贾瑚能学点其他的东西,即是培养情操,也好分散一下读书这儿的精力。

贾代善又因为那几个梦,总觉得让贾瑚多练点武艺,强身健体了,这才放心。

这不,两个祖父可不就是一拍即合么。

“哈哈哈哈,好好好,让瑚哥儿也跟着我们一起学武。学武嘛,当然是要一家子整整齐齐的。”贾珍听贾瑚也要跟他们一起学,连忙拍手叫好。

“是啊是啊,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可不得让瑚哥儿跟我们一起学么?”贾赦一点父子爱都没有,甚至就只想看贾瑚吃瘪的场景了,就光顾着落井下石了。

敬大奶奶虽然溺爱儿子,却也知道,贾敬离了家以后,贾珍便无人管教。当然也不是说之前贾敬有管教过贾瑚,可到底有贾敬这个震慑在,贾珍倒也不敢为非作歹。可偏偏她对着贾珍又实在是狠不下心来。

这会儿贾代善说要把贾珍接去教养,珍大奶奶岂有不应之礼。

习武?习武怎么了?

宁荣两府都是武将出身的,自家的子弟,尤其是贾珍这还是长房长孙,自然是要跟着祖宗们的步调一致哇。

再说了,就连贾珍将来要继承的爵位,那也是三等将军,一个将军,哪有武艺不好的道理。

反正无论贾珍怎么说,敬大奶奶都只想把贾珍送到荣国府去,无论荣国公如何操练都行,只要别把这根独苗苗折了就行。

敬大奶奶又听说在荣国府里,贾珍去了荣国府的话,一应待遇都是与贾瑚一样的,心里对着荣国府越发感激了几分。

听说史氏因为忙着操办贾政和贾敏的婚事忙得脚不沾地的,敬大奶奶这回都不用史氏再找人去请,自己就投桃报李地上门来毛遂自荐了。

“我想着婶娘要操持政二爷和敏妹妹两个人的婚事,怕是忙得脚不沾地的,侄媳妇也没其他本事,但来给婶娘跑个腿却还是可以的。”敬大奶奶笑着说道。

“我这儿正慌乱着,你若是能来帮我,那自然是再好不过。”史氏简直求之不得,连着对牌都要直接给了敬大奶奶,“你向来是个周全的,我没什么不放心的,只由你料理便是。”

要说,原本的时候,大儿媳妇一进门就从她手里得了管家权,史氏还在心里存了个疙瘩,觉得自己没了当家太太的威风。

可现在这管家权真又回到了自己的手里,史氏又实在是被这管家累得不行。

史氏现在就盼着张氏能早早地生完孩子,她也能早早地把管家权还回去,好好的等着儿媳妇孝敬,她不香吗?

这会儿听敬大奶奶自告奋勇,愿意来帮她,史氏就差拉着敬大奶奶的手把她当亲女儿了。

敬大奶奶没想到史氏连着对牌都要给她,这自然是不敢收下,连忙退拒了,“婶娘您也知道,我到底年纪轻,没经历过什么事情,怕也只能在婶娘手底下打个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