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个女人不寻常(第4/6页)

第一个上阵的是褚遂良。褚遂良是前朝元老,顾命大臣,反对废王立武,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胆气很壮,做法却不大得体。他的理由有两条:一,王皇后出身名门,先帝所选,又没有犯什么大错误,不能废。二,即便要另立皇后,也得妙选天下名门望族之女。武则天侍奉过先帝,名声太坏,不能立。最后的一招,则是把手中的象笏往地上一放,说:这象笏是陛下所赐,现在还给陛下,请陛下准臣告老还乡!

这第一炮就打走了火。目标没有对准武则天,却把炮弹全砸在李治身上。事情当然是李治引起的。毕竟是李治要换老婆,不是别人要换,或武则天公然要当。但李治是不能反对的,因为他是大唐王朝的皇帝。反对李治,就是反对大唐。至少是,公开反对皇帝,等于跟自己有仇。褚遂良一上来,就把矛头直指李治,简直就是自己找不痛快。

其实,在这场废立斗争中,不但不能反对李治,而且还要争取李治。因为要换的那个人,不管你算她是李治的老婆也好,算她是大唐的皇后也好,换不换,最后还得既是老公又是皇帝的李治说了算。既然是李治说了算,你就只能说服李治,不能攻击李治。但褚遂良说的那些话,在李治看来,句句都是攻击他,字字都和他过不去。褚遂良一开始就说王皇后是先帝所选,不能废,这就不但是拿先帝来压服李治,而且等于说他李治没有选择老婆的权利。李治也明白,他是不如先帝,但他好歹也是现任皇帝,怎么就连个换老婆的权利都没有?武则天的心腹许敬宗在朝中大造舆论,说一个老农民多收了几斗谷子,也要换老婆,何况贵为天子?这话虽然说得粗俗不堪,也不成体统,居然把至尊天子和乡下老农相提并论,但李治如果这回换不了皇后,岂不是连乡下老农都不如了?这口气如何咽得下!

褚遂良又说,先帝临终时,拉着陛下的手对臣说:“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先帝言犹在耳,陛下不会忘记吧?这就不但是抬出先帝压皇帝,而且是倚老卖老,把皇帝当小孩子,自己摆老资格了。李治血气方刚(二十八岁),又是皇帝当得正过瘾的时候(当了六年),哪里受得了这个?一听就气炸了肺。不错,李治是比较柔顺懦弱,但不等于没有脾气。事实上,柔弱的人往往倔强,正如刚毅的人往往豁达。况且,再柔弱的人,只要当了皇帝,手上有了生杀予夺之权,也会变得有脾气的。而且,正因为李治一贯被视为柔弱,也就特别怕人家说他没用,很需要找一两只鸡来杀一杀,表示他不是好欺负的。褚遂良这一回就撞到了枪口上。

何况褚遂良还把老账也翻了出来,说什么武则天曾侍奉过先帝,天下人人皆知,陛下立她为后,如何向世人交代、向历史交代云云。这就等于说武则天是破鞋,不干不净;李治乱伦,少廉寡耻了。老实说,这话即便对普通老百姓,也不好当面说的,怎么可以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对皇帝说?至少,李治可以问他一句:褚遂良,你是来和朕商量事情的,还是来和朕吵架、揭朕之短的?苟有此一问,褚遂良一定无言以对。

事实上褚遂良就是来和李治吵架的,要不然他掼纱帽干什么?身为朝臣,当众交出象笏,这就不但是同皇帝吵架,而且是公开同皇帝翻脸了。褚遂良实在糊涂。他以为正义和真理在他这边,就可以理直气壮、慷慨陈词,没想到在李治眼里,这是目无君父、犯上作乱。你既然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皇帝当然也可以不把你放在眼里。你既然要和皇帝断绝关系,皇帝当然也可以和你断绝关系。不信咱们君臣比试比试,看看究竟谁怕谁?于是李治勃然大怒,喝令:拉出去!躲在帘子后面的武则天也怒不可遏,忘乎所以地叫了一声:还不杀了这野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