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第2/3页)

老七的女儿杨小琴闻着肉味儿,直咽口水,见杨小梅进来,赶紧去碗柜端碗。

老七媳妇嘴上叨着自家女儿只知吃,兰芝又从衣兜里摸出十块钱给她,“这是工钱,我先付了,你这病拖着也不好,该医治的还是要去街上找医生看看,身体更要紧。”

这时代的人把钱看得比命重,病入膏肓也舍不得花钱去治,原书中老七媳妇后来就是病死的。

老七切了猪草过来一看,心里也很过意不去,“五嫂使不得,哪里用得了这么多?再说我都还没给你犁呢,哪有先给钱的道理。”

“我那地你知道的,不好打理,可能比一般的水田要多费一半工夫,多给些工钱是应该的。”兰芝道。

杨老七:“一家人哪能算得这么精?再多给也多给不了这么多。”

村里帮人犁一天地普遍收的都是七八毛,刘兰芝那几块地撑死也就犁个六七天就能犁完,刘兰芝却几乎给了他双倍工钱。

兰芝却道:“弟媳妇有病在身,该拿药还是要去拿药,别拖着。说不准过不了多久我还有麻烦七兄弟的地方,你拿着就是了。”

老七媳妇病了几天,本来家里没几个钱,也舍不得去拿药。现在听了兰芝这些话,一时没忍住,眼睛都红了。

杨老七两口子见她想得周到又诚恳,都感激不已,最后还是接下了钱。

第二天一大早,老七就过来帮兰芝犁田,老七媳妇把女儿放在兰芝这边,自个儿去街上看病了。

这个年代的孩子都显得特别乖巧懂事,杨小琴才四五岁,却会帮着传灶火了。老七媳妇是中午才回来的,她去医院打了一针,现在看着精神多了,兰芝留她一起吃午饭。

她中午煮了大碗白切肉,一道麻婆豆腐,一盆小白菜鸡蛋汤,一道凉拌豆芽和炒青菜,一道韭菜豆干,还有两大碗豆花,摆了满满一桌。

杨老七两口子哪里吃过这么丰盛的饭菜,就算生产队哪家有酒宴,也不见得这么丰盛。而且刘兰芝太舍得放油了,炒的菜盘子里能看到浮着一层油,哪像他们平日里炒菜,都看不到一点油星子。

老七媳妇尝了几筷子后,忍不住感慨道:“果然还是五嫂会过日子,做的菜都这么好吃。小琴平时一片菜叶子都不肯吃,今天在你这里却吃这么多。”

兰芝笑着说:“喜欢就多吃点。”

“五嫂太舍得了,开我那么贵的工钱,还做这么好的饭菜。哪像我去学堂湾二叔家,帮他犁几天地,给我六毛钱一天,还天天吃咸菜下稀饭,说起来他还是队里的干部……”杨老七喝了两口从自家带过来的药酒,话就多起来。

老七媳妇就骂道:“喝了点酒就打胡乱说,给你六毛钱还有稀饭吃都算好了,你给老妈干了那么多活,她给过你一分钱,请你吃过一口稀饭?还天天骂你这里不对,那里不对,什么时候说过你一声好?”

杨老七只好说:“那到底是老妈,喊着我做,难道我还推得掉?”

“你看老六怎么就次次都推掉了?”杨七媳妇反问,“还不是看你最好拿捏。”

兰芝一旁吃着饭,也不插话,任由那两口子斗嘴。

杨七被他媳妇堵的没话说,只好转移话题:“五嫂,你这个是什么菜?我怎么从来没见过,吃起来脆生生的,还挺好吃。”

杨武雄一脸骄傲地抢着道:“这是生菜,还可以生吃。”

“你们这是从哪里来的种子?”杨七媳妇又问。

“娘家那边的兄弟给的。”兰芝道,“一会儿我给你一些种子,你也可以拿回去种在你的土里,这种菜不娇气,一年四季都能种活。”

“那就先谢过五嫂了。”

“不客气,我手上还有点新稻种,一会儿也分些给你们。”兰芝又说。

要解决像他们这种家庭的贫困状态,最主要还是要增加他们的粮食产量,先解决温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