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第2/3页)

她将斗篷解下,露出备好久矣的装扮,四下顿时静了。

她在妙华的帮助下坐上莲台,气质陡然大变,一瞬像是真观音下凡来普渡众生了。

人们因惊讶而失去做事的反应,几乎不敢再看她一眼,本能让他们想要顶礼膜拜。

沈兰息抿了抿干燥的唇,提醒众人:“行像要开始了。”

众人这才回神,忙驾宝车向城中去。沈兰息翻身上马将欲行,内侍捧着水碗急匆匆地赶来:“殿下!殿下!”

沈兰息打马停住,瞥向来人。

内侍讨好地笑,捡沈兰息爱听的话说:“这是周女郎见您咳嗽时让我去找的水,您要么喝些?”

沈兰息俯身接过水碗一饮而尽道:“有劳。”

……

宽敞若宝殿的四轮像车驼着尊尊塑像入城,华盖佛龛,约二十车,至城门时有花瓣雨纷纷而下。

百姓始见宝车巡城,被盛大排场惊得噤声,偌大的京城之中一片寂静。

梵音声起,随侍宝车的僧弥们念起佛经。人们虔心静听,以盼消弭灾祸。

浓烟似云,又若牛乳,渐渐升起。在薄雾浓云中,尊尊塑像立刻得到“神化”,让人看不真切模样。百姓并不能认得所有佛像,却因雾霭带来的神秘感变得愈发虔诚。

他们不敢抬头看,温驯地对着宝车低下头颅,口中翻来覆去诵着自己只会的那几句佛经。

更有信众颤巍巍下跪,俯首帖耳。

宝车驶过街头巷尾,到了京中最繁华处。

雾霭茫茫,兼有遥遥散华,将宝车的金碧辉煌完美中和,便没了那一份俗气,整条车队更像是西天极乐世界。

此处聚集者多为名门望族高官显贵,不似离城中心愿的信众们那样诚心诚意,多数人只当是来看热闹。

他们目不转睛地望着璀璨宝车,忽然有人小声惊呼。

年年有寺中眉清目秀的小僧扮观音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之事,因普通百姓多信观世音,菩提寺这才让观世音更有人味儿,也算是年年的噱头。

众人循声看去,只见烟笼月照的宝车之上盘腿坐着观世音菩萨。观音眉眼低垂,法喜笑意,手持柳枝,衣衫鬓角沾了簌簌桃粉。

她居高临下俯视众生,似与每人对视,她中只有大爱没有小情,满是渡厄的慈悲。人们但与她目光对上,脑海中顿时一片虚无,一时失去思考能力。

若诸生蒙受苦难忧怖,请忆起我,念起名号,使免其种种困厄烦忧。

人们只觉得看清她模样,却又没有看清,明明烟雾并不足以完全遮挡人的视线,他们依旧觉得她面容模糊。他们又觉得观音眼熟,像是在哪里见过,偏又记不起是谁。

疑窦丛生又恍然大悟。

人们便想观音不正是如此,有三十三种变化身,菩提寺竟真将观音请下凡间么?

他们纷纷低下高贵的头颅,虽仍不太信但一时之间还是被唬住,跟着僧弥诵念起佛经来。

车轮滚滚而过,烟雾聚合。再散开时梵音声远,只余下遍地桃华,叫人怅然若失。

皇上在高处俯瞰,并不能看清车上情形,只是见宝车行来大片大片低头,惊异之余倒很满意。人人信佛有利于他的统治稳定,但也不能太信,至少要将皇权永远放在第一位。

但在他的统治之下,神权永远不会越过皇权,佛教只不过是他安抚民心的统治工具罢了。

“这次行像办的不错。”皇上做出总结,便是要离开了。

官员们被冻得瑟瑟发抖却还应和:“绚烂多彩。”

“如在梦里。”

“我朝繁荣昌盛。”

……

待众人拍完马,皇上才摆摆手示意众人噤声,转过身子要离开。群臣自发向两侧退散,让出一条路来。

城墙下每名百姓都是经过重重筛查确定身家清白事先安排好的,待皇上转过身去,城下山呼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