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第2/3页)

项明章承认道:“对,亦思参与后一旦发生类似问题,项目就砸了,公司的口碑和员工的心理都会受创,作为老板我不能冒这个风险。”

楚识琛说:“万事开头难,可总要有个开始。亦思经历了人员洗牌、财务内控、机制改革,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

“但是还不够。”项明章直切要点,“你昨晚说过,李藏秋也算项樾内部的人,提防还来不及,带上亦思难保更方便他吃里扒外。”

楚识琛解释道:“我斟酌过这一点,但想法恰恰相反,渡桁参与,亦思也参与,那就名正言顺地让李藏秋避嫌。医药公司的项目就是如此,如果他反对,等于做事前后不一。”

项明章摇摇头:“别太天真,李藏秋避嫌了,他手底下的人呢,你能保证干净?”

车流松动,项明章单手把着方向盘驾驶,楚识琛说:“要约束,签保密协议,派项樾的人带队主导。”

任职以来,楚识琛深刻感受到,项樾的许多强大之处是看不见的。

程序的规范性和灵活性怎么平衡,团队的协调力,变幻的销售打法,研发部的高水准……他不在乎亦思能否分得利益,他迫切希望亦思能学到一二。

“派谁?”项明章理据分明,“位子高的身担重任,孟焘,彭昕,谁有精力兼顾?位子低的派过去做不了主,束手束脚能改变什么?”

项明章连超了几辆车:“你的策略很全面,很高级,可惜没有一个合格的执行人。”

人是最难掌握的。

空有时机和谋划,却没点兵的良将,所以宁愿不做,也不得马虎。

楚识琛抹了把脸,抹不掉眉间的失落,也抹不掉照在双颊的艳丽霞光,半小时后,项明章把车停在了江岸大道的路边。

熄了火,项明章的手仍扶在方向盘上,争论貌似终结,但楚识琛的话在他脑海里已经掀起了波澜。

没错,任何事情总要有个开始。

项樾收购亦思的本质就是为了获得辅助,从而进一步壮大。

项明章盯着快速流动的车河,天暗下来,一排霓虹灯刹那全部亮起,混合的灯光镶嵌了整条大道。

万花筒似的,项明章的心思跟着变幻,最终,他犹豫地开口:“你提到了医药公司的项目,还没忘了那件事么?”

楚识琛平和地说:“能得到教训的事,我永远都不会忘。”

项明章在这一刻定下心,说:“其实也不是没办法。”

楚识琛倏地看来:“什么?”

项明章说:“有一个人可用,如果他能回来带队,我就同意让亦思参与这个项目。”

楚识琛以为尘埃落定,没想到出现了转机,他恳切地问:“什么人?”

项明章说:“周恪森。”

天彻底黑了,楚识琛下车往别墅区走,步伐沉重又缓慢。

周恪森和楚喆是大学同学,毕业后楚喆决定创业,周恪森选择了留校,亦思在发展初期需要人才支撑,楚喆希望周恪森能辞职和他一起打拼。

后来,周恪森一路做到亦思的技术副总,他和楚喆并肩作战的年头,是亦思风头最盛的时期。

周恪森为人正直,甚至有点死板,脾气也比较火爆。

他跟楚喆一样喜欢钻营技术,不擅长搞公司政治,而李藏秋是做业务的,办事活络讲手段,因此两个人一直理念不合。

尤其楚喆死后,周恪森和李藏秋各掌管半壁江山,谁也不服谁,最终李藏秋棋高一着也好,周恪森吃了性格的亏也罢,胜负已分。

在离开亦思前,周恪森经历了降职和处分,他拼尽全力阻止亦思走下坡路,却又在无端的内耗中一步步被夺权。

四年前,周恪森负责的一个项目出了事。

开标当天,标书发生重大失误,亦思被当场废标。

这件事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周恪森彻底爆发,愤然离开了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