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2/3页)

高长风即刻下旨将薛羽押解回京,若反抗就杀无赦,至于太皇太后虽也牵涉其中,但念其年事已高又重病缠身便不再追究其罪名,反倒仍在慈恩宫内好生养着,朝中群臣直呼当今圣上乃至仁至孝、不咎既往的明君。

高长风虽有伤在身,可政事却一点没落下,对于之前各地起义的暴民也并未直接武力镇压,而是从赋税与盐价先行着手,平息了民怨,谁又肯放着太平日子不过而谋逆造反。

至于军中兵器缺乏,高长风先行将以往换下来的旧兵器重新锻造,宫中目前主子也不多,便也同时缩减了宫中部分用度用于粮草补给,先行解了燃眉之急,而后与中书省、户部等共同商议田税改革之事,以求国库充盈,长治久安。

而后就连殿试也不顾伤痛完成,状元郎正是当初会试第一名洛清许,委任翰林院修撰。至于谢松雪因无会试成绩,虽未参加殿试可才学世人皆知,再加上小殿下读书偏只认他,虽只任了个翰林院编修,却兼了皇子殿下的蒙师,此位置何等重要不言而喻,日后官拜太傅也不是不可能。

这前前后后虽疲累,但伤已好得差不多,高长风特意空出半日前往慈安宫问安。

“近日太忙碌,一直不得空来看望您,还请皇祖母不要怪罪。”望着病榻之上太皇太后,高长风满目愧疚,柔声细语。

“薛羽如今正在坪州排兵布阵,抗旨不归是吧。”太皇太后虽已有气无力,可字字清晰,句句调理,

“这事本不应哀家这个在深宫养病的老妇知晓,可哀家还是知道了。”

“那些嘴碎的,皇祖母若是不喜欢就换掉。”高长风一派平静,“这种前朝之事皇祖母还是不要太过忧心了。”

“呵……”太皇太后苦笑,“当初皇帝这么多儿子,文韬武略各有千秋,怎么就没想到你这个无依无靠的才是最有心机的那个。”

“朕现下不想说这些。”高长风此时并不愿与她回忆什么当年,“皇祖母若是无事那朕就告退了。”

“取纸笔来。”太皇太后呼出一口郁气,缓缓道。

高长风闻言侧颜颔首,案几与纸笔很快就置于床榻之上,而后将太皇太后扶起。

只见她颤巍巍地握住笔,用了很大的力气才能将字写得稍微清晰些,不过短短十数个字,太皇太后写完已是累得闭上双眼,气喘吁吁。

“去将凤印盖上。”高长风扫了眼内容,吩咐一旁守着的太监。

“皇上!”感到高长风要走,太皇太后奋力睁开双眼,“哀家已劝薛羽束手就擒,求皇上放薛家一条生路吧!”

高长风停住了脚步,却未回头。

“当初但凡你们肯放顾家一条生路,便不会有今日的我。”

太皇太后一怔,微颤的嘴唇像是想说些什么,可直到身影已远却什么都没说出来。

回到养年殿的书房,高长风看着这道字写得歪歪斜斜的懿旨,思索片刻后开口,

“司夜,你与杨子瑜会合,去将薛羽押解回来,若抗旨你知道如何办。”

司夜领旨,接过诏书便转身要走,身后一向干脆利落的以安脚步却犹豫了一下,手紧紧握住了剑柄,欲言又止。

高长风抬眸看了他一眼,

“说吧。”

“皇上,以安想与司夜大人同去坪州。”

以安一向少言,更是几乎从未提过什么要求,高长风与司夜都略有些意外地看着他,

“你我二人若都离开,又致皇上的安危于何处。”

以安僵硬了一下,目露羞愧,跪下道,

“是以安无知,请皇上降罪。”

一时间书房沉寂无声,只有窗外那棵梨树上两只小雀儿在叽叽喳喳,高长风沉默了片刻对司夜道,

“事情办好后让杨子瑜与你一道回京,另外让谢松雪暂且住进他的宅子吧,添些人气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