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第2/8页)

池翊音却在短暂的思考过后,更改了劝说方式。

“你们的世界,在明日黎明前最后一缕黑暗消失前,就会坠毁。”

他如此说道:“汤珈城将杀死你们,权贵已经抛弃了你们,当天明时,他们将掠夺所有人的生命,成就他们自己的财富,这是从三年前就制定下的计划——万国水晶宫,就是计划的证明。连环杀人案,就是杀死你们的真相。”

假的。

但是池翊音给出的证据足够有力。

他巧妙的利用了人们早已经自行诞生的,对于万国水晶宫的怨恨,以及对连环杀人案的猜测,以人们的心理为基石,扭曲了真相并合理架构,使得它最后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却如此真实,合理,令人信服。

人只会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他们往往对其他人的结论怀疑诘问,却对自己得出的结论深信不疑。

池翊音只是,让他们心中的那颗种子,成功开出了花。

他告诉人们,今夜已经是生死存亡的最后一战。

再无退路。

——你们想要顾念你们的以后?你们觉得现在不是必须做出选择的时刻,还可以任由事态继续发展,冷眼旁观他人的死亡然后庆幸死的不是自己?

你们认为,死亡永远轮不到你们自己,因此不论有多恶劣与不合理,都与你们五官。

是吗?

那现在,就是你们必须做出选择的时刻了。

——要么待在家中,等天亮时刻的死亡。

要么,就为你们自己一战。

在池翊音的话语下,那些人面色惊恐,不明白为何会遭此横祸。

而池翊音眼神怜悯,向所有人展示出狱的维克托。

高塔倒了。

被我们推翻。

所以,权贵们将此视为对他们发起的宣战书,因此而要向你们索要代价。

“想要愤怒于我已经太晚了,屠夫的刀已经磨好,待宰的羔羊是否有从樊笼中逃出去的勇气?”

池翊音有导向性的劝说和维克托的佐证,使得人们最终下定了决心,殊死一战。

而池翊音,他在回想起这件事之后,才意识到自己遗漏了什么。

为何伊莎莉雅……会被劝说而吐露出有关城主的一切?

是因为她看起来远远不及汤珈城人民坚定,温室的花朵不曾见过风雨,所以会被危险轻而易举的吓倒吗?

长时间日积月累形成的性格与观念,真的可以在一夕之间彻底扭转吗?

尤其是当时伊莎莉雅已经脱离了危险,远离愤怒的人群,在池翊音等人的保护之下。

池翊音静静抬眸,看向眼前的镜宫。

伊莎莉雅的身影早已经彻底消失,不知去向。

周围的镜子和水晶切面中,倒映出的全是池翊音自己的身影。

或怒或笑,或稚嫩或冷漠。

所有他二十三年来所有的经历,都仿佛被投影出了走马灯,在镜宫中每一块镜子里上映。

而池翊音,他在心中问自己。

——告死。

系统所言的告死,到底是自己向其他人宣告死亡,还是在说,“自己”在镜子里,向自己展示死亡的未来。

在某一块镜子中,池翊音看到了浑身是血的“自己”仰倒在地,睁着黯淡无光的眼眸在血泊中逐渐冰冷。

光芒不断折射与转变,所有成形的影像都在更改变幻,复又变成他所不了解的“未来”。

他看到火焰从高塔坠落,汤珈城的旗帜在烈烈火焰中倒塌,街巷中浓烟滚滚,璀璨的水晶宫已经变成一地狼藉的碎片,权贵们身死在街道与沟渠中,可人们的争执却还没有落幕。

但在另一块镜子中,人们的尸体却被卫兵们抛进河中,街道上的鲜血被清洗。当太阳再次升起时,汤珈城静悄悄没有人声,像是除了权贵之外的所有人,都已经死亡。

权贵的死亡,人们的失败,或是两方同归于尽,或是无休止的斗争和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