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让人误会多不好(第3/5页)

秦予没有回答,而是看向白溯,白溯有状元之资,对政策类的事情比他们看得更加透彻。只不过从刚刚开始白溯的脸色就不太好看了。

突然,白溯垂下眼眸,遮掩其中神色,从刚刚开始攥紧的拳头也松开,艰难开口道:“也许正因为各处灾情爆发到了最严重的时刻,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想要救更多的人,只能先安抚住那些官员,那些官员是贪,但是不可否认他们长期盘踞此地,更加知道怎么处理此地的灾情,若关键时候铲除,在各地都缺人手的情况下,谁来接手这烂摊子,到时候不仅死亡人数会攀升,而且一定会引发乱局。毕竟现实不是话本,没有那么多的大快人心的美好结局。”

这话说得好像是他们目光短浅似的,吴太守立马反驳道:“那就任由那些人对赈灾粮食偷梁换柱?你知道这样会害死多少人?”

可是此话一出,就感觉在自己打脸,毕竟事实数据摆在眼前。

“参杂东西,一口粮食变成两口,一个人活命变成两个人活命,擅长此道的贪官反而更知道让人活命的底线在哪里。”白溯苦笑着说道。

“当年国家内忧外患,国库见底,这样的确能救更多的人。”秦予点头道。

“那之后算是卸磨杀驴?”贺阑干笑了两声。

“应该是养肥了再杀。”秦予想了想皱眉道:“贪官贪了国家的钱,结合奸商,生财有道,白银变黄金,杀了那几个贪官之后,国库就有钱了。”

说到这里秦予顿了顿,神情有些困惑道:“国库有钱了,贪官就地正法了,所有的骂名都在柳枕清身上,大家都开始夸即将亲政的皇上……”

这几句话说的在场人心头直跳,贺阑摸了摸头,道:“怎么越说越不对劲,好像是柳枕清故意为之似的。”

贺阑说完看向其余几人,秦予和白溯都是一副心思深沉的样子,吴太守则是大受刺激,“不是,当年若不是皇上非要调查,那些蛀虫说不定还……”

“当年掌权的是柳枕清,他不同意,皇上下令也没用,而且……”秦予神情寡淡道:“我记得开始下令调查的时候,正是灾情刚刚结束,也就是不再需要那些贪官的时候。”

吴太守似乎抓住了什么突破点,激动道:“既然不需要为什么不连通我们一起抓呢?”

这一点秦予也想不通,只能看向白溯。

白溯神情逐渐恍惚,似乎想通了什么,又想不通似的,脸色越发难看,但是又不得不往最可能的方向去分析。

“大概是因为他知道其中包括像吴太守这样被迫参与到受贿事件中的官员,而且最重要的是,若连根拔起,后续灾情重建怎么办?大周朝灾情策上有记载,因为灾后重建不当而死伤的人数也不少,百姓可是一天都等不了。要是全部换成新的官员,不仅不了解当地情况,而且万一又是一批搜刮民脂民膏的怎么办?让百姓们怎么活?杀一半留一半,留下那一半战战兢兢的办事,将功补过,感念圣恩,也不敢再贪,这才是最稳定局势的做法。而对百姓而言,最大的贪官没了,小的贪官是因为柳枕清庇护所以留了下来,他们的皇帝已经尽力了,现在的官又愿意好好办事,那民心也就稳了。”

白溯越说脸色越苍白,最后瞳孔都不由的颤动起来。似乎都不敢相信自己说了什么。

白溯只是将自己代入到柳枕清当时内忧外患的困境中,竟然想不到比这更好的办法。只有这样活下来的人才能更多,还能为皇帝博取好名声,可是那样岂不是会被人误会,这一身的骂名,谁又承受得起?

当时全国都在说他独断专行,狂征暴敛,百姓怨声载道。时至今日,当地老百姓还恨奸臣,因为当初柳枕清没有管下面的贪官污吏在赈灾中敛财,导致他们经历了最惨痛的一年,他们觉得到现在为止当地都没有发展起来也是因为大奸臣的残余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