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丞相,太傅!(第3/4页)

姜药此次的毒域虽然没有奏效,但抵抗羙阀的毒域有功,献破心阵有功,加上青主已经吃了三颗药了,对他非常信任,所以把首功给了姜药。

赏赐缴获的灵玉一百万!

领地赋税只收一成!

……

姜药随大军凯旋之后,闭关修炼了一段日子,出关之后就开始写奏章。

没错,就是奏章。

这可谓他的创举。

目的是让所有家臣习惯奏章,接受奏章。

从现在起,青阀的规矩就要慢慢立起来。

青阀在他的努力下变好,他的愿力和气运就越多,将来篡夺青阀大权也相对容易。

太粗犷的政治结构,权臣篡位反而难度更大。太精细的政治结构,权臣篡位的难度同样很大。

这就需要一个度。

以青阀目前的情况看,统治制度太过粗狂,就像华夏古达的草原部落和土司政权,只靠武力和阀主血脉统治。

不利于他仅仅通过掌控青主,就能完全掌控青阀四十城池城,八百万武修。

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中央集权政治,他就很难掌控青阀大权。

倘若曹魏只是一个草原部落,司马懿能篡位么?不可能。

你控制了可汗有屁用?谁会听你的?到时只会相互攻伐,一片混乱。

篡位的前提是,中央本身有权威,对各地有强大的控制。

司马家和杨家都是如此。

段思平篡夺南诏,也是先完善制度,用制度压制南诏各地贵族势力,这才能够篡位。

真界武阀,被攻灭的很多,但被家臣篡位的,姜药还没有听过。华夏草原部落和土司也是,被灭的很多,但被篡位的极少。

因为制度太粗狂,不足以压制地方势力,控制中枢也无用。

青阀基业一万多年了,各地城主和领主,大多是青氏族人,少数是世代家臣。军中将主也是青氏贵族和老家臣的子弟。

对地方和军队的掌控,还是很强的,影响力也是很大的。君府主要是间接统治,没有专业文官体系。

姜药认认真真的在纸上写到:《臣姜药请立朝廷书》。

“……臣请立朝廷……定三公九卿,朝廷六部,地方有司……则我大青内外之权,尽归君府……”

“如此纲张目举,职权分明,我大青地方权柄,恩威皆操于上,主公之令,虽穷乡僻壤也可欣然受命也……则我大青之强,必日甚一日。”

“主公乃非常之明主,当行非常之举措。有此大刀阔斧,变法图强,假以时日,便可奋起一隅,莫能当也……”

姜药写完奏章,亲自入君府拜见青主。到了内殿无人之时,秘密呈现。

“主公请看。”姜药很神秘地说道。

“这条陈事关重大,唯主公决断,不可说是臣下的主张。”

“如此,我大青臣民方可信服,也能彰显主公乾纲独断之明。”

意思是,这不是我的主意,是主公你自己的主意。

青主看了看奏章,感觉很有道理。

姜药说的,就是有道理。反正没错。

他觉得很好。

的确是令人耳目一新,独揽大权的好办法。

青主很感兴趣的琢磨了一会,说道:

“这三公九卿,寡人就给仲达留一个位置。你想要什么?自己说罢。”

他现在觉得姜药真的是个好臣子,应该要大大的重用。

姜药哪里还会和青主客气?

他搞出这个官职制度,怂恿青主变法,其中一个目的不就是为了权位么?

所谓三公,姜药定的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这三个职务,是最高的实职,正一品。但,却不是最高的官职。

上面还有三个虚职,属于超品,分别是:太师,太傅,太保。

但这三个虚职,乃是加衔,也就是最高的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