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第2/3页)

当朱标带着三千学子到来时,高丽士绅贵族的心情就悲喜交加,扭曲极了。

听说这三千学子都是太子亲自教导了大半年教出来的“太子门生”,是这一届科举会试所有应考举子,因太厉害,被皇帝特许全部成为进士。

排面!什么叫做排面!

我高丽有如此排面,废藩立省也能接受了!

大明这边,朱标先对着朱元璋咆哮了半个时辰,直到喉咙吼干了之后才放过朱元璋可怜的耳朵。

然后,朱标从朱异口中得到了高丽士绅官宦的“误解”,颇为无语。

“他们突然积极支持大明废藩立省的政策,就是因为……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很有排面?”朱标嘴角隐隐抽搐,“行吧,他们说是什么就是什么。但内乱你插手了?真的?你折子上怎么没说过?”

朱异连声喊冤:“太子殿下,你是了解我的,我怎会是如此小人?我只是有人来买东西就卖,钱货两讫后两不相干,简简单单做生意而已。我也不知他们为何会说高丽内乱与我有关!”

朱标看向来凑热闹的廖永忠:“廖叔叔知道原因吗?”

廖永忠摇头:“不知道,但他们都这么说。”

廖永忠都开始怀疑,是不是朱异真人不露相,背地里背负着太子给的密令了。太子居然也不知道?

朱标当然相信朱异。如果朱异真的有这等本事,或者说,朱异真的肯稍稍勤奋一点去琢磨这些,早就入朝为官,而不是甘心去当儒商。

或许,高丽士绅官宦只是想找个人甩锅吧。

朱标将这件事抛至脑后,和朱元璋一起认真为重建高丽秩序努力。

重建高丽秩序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高丽士绅找各种借口迁走。大明地大物博,想必他们能去大明当士绅,心里一定很高兴。

如果他们不高兴,朱元璋就带着四个老兄弟(廖永忠举着双手跳着脚加入),让他们高兴。

高丽官宦士绅再次喜极而泣。

排面?什么叫做排面?这就是排面!

高丽王国的末路,真是太高光了!这怕不是高丽自建国以来,最高光的一刻!

汉话和汉字本来就是高丽的官话和官方文字,豪强们都是饱读诗书的儒学之士,进入大明生活并无障碍。

朱标考核了官员们的能力,朱元璋给他们授予了进士、举人、秀才的功名,让他们进入大明之后就能努努力,成为大明的士绅。

高丽这种小国,官宦势力架构正处于隋唐刚开科举的时候,即世家门阀和科举进士的斗争中,此时教育资源还大部分集中在士族门阀手中。在元朝的扶持下,世家门阀暂时占据上风。这让高丽民间遗落了许多有才有德之士。

朱元璋召开特榜“省试”,上榜者按照成绩,可得举子和秀才功名,以填充高丽基层官员的空缺。

三千学子要填充高丽中高层官吏位置,基层也要有人做事。这些基层官员运用当地人,效果会更好。

高丽被世家门阀苦苦剥削了这么多年,民间也如隋唐刚建国的时候一样,无论是曾经的王族还是现在的民间,都盼着这群鲜衣怒马的风流世家们去死。

大明迁走世家豪强,大量任用寒门士子为官;大明不动寒门的田,只把豪强的田均分给普通百姓,也让寒门感激涕零。民间对皇帝的称赞声四起。

而高丽的百姓,如果能说大明官话、会用大明文字书写自己的名字,就能多分一小块田。这个“福利”会持续到第三年。

这个政策公布之后,转化成三千高丽官吏的三千学子闲暇时举办的扫盲班人满为患,朱标已经紧急运印刷机来开印刷启蒙课本。

如朱元璋还是朱大帅的时候攻城略地的情况一样,他打下一个地方,“陈家”就带着人才和物资过来,将那个地方“盘活”,配合十分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