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第3/8页)

“毕竟现在朝堂乱作一团,几乎所有朝臣都在狱中走过一遭。”朱标道,“你们要引以为戒。若是你们触犯律法,我会亲自把你们抓进去,然后流放你们去种田。遵纪守法要从皇子开始,以身作则,才能让其他人信服,明白吗?”

四个弟弟们拉长声音道:“明白了!”

朱桢赶紧跟上:“明、明白了!”

朱文正阴阳怪气怪叫:“明白了!”

李文忠和陈英同时一拳砸朱文正身上,让他闭嘴。

朱标嘴角抽搐。我堂哥究竟能幼稚到什么地步?他岁数再长一些会变成熟吗?

但十几年后,堂哥就老了,他怕不是直接跳到老顽童,在可以倚老卖老后,比现在更令自己头疼。

朱标想想未来,就觉得好绝望。

看来他需要去拜访一下堂嫂,让堂嫂不要这么纵容堂哥,好好劝劝堂哥了。

朱标想起堂嫂那“文正很好啊”的表情,就更加头疼了。

堂嫂:我就喜欢夫君活泼的模样jpg。

唉,我这一家子啊。

朱标摇摇头,继续批改折子。

……

“太子还没有向中书省求助要人吗?”胡惟庸反复询问。

他的下属摇头:“太子不仅没有求助,处理折子的速度比皇上还快。”

胡惟庸更加紧张:“太子不会乱来吧!”

他的下属使劲摇头:“太子整理好的奏折会让皇上和诸公看过一遍后再发往六部和各地。诸公说,太子比皇上有条理多了,让皇上多学学。皇上说诸公说得对。”

胡惟庸:“……”

这个皇帝是不是有问题?什么叫“诸公说得对”?怎么听这句话,皇帝还挺骄傲似的?

话说诸公居然敢直接批评皇上,以前你们不是这样的人啊!

李善长致仕,徐达也辞去了丞相之职,只领军职,胡惟庸以为自己至少能当个副相。

没想到刘基那个老小子嘴上说着“我一定要待在御史台”,结果居然说话不算话?

不,刘基也不算说话不算话,他还兼着御史台的职责。

但叶铮好不容易被“赶”出了中书省,他以为自己好歹也还是能当副相。

结果来了个一直没在朝堂出现的地方官章溢,突然就坐上了副相的位置。

这个不声不响的章溢是哪来的?!

现在之后发生的事,让削尖了脑袋往上爬的胡惟庸更绝望。

两广发生大案,皇帝匆匆离京,召集外放出去的叶铮和宋濂回京,只余叶琛在外地。

中书省现在能当丞相的人太多了,胡惟庸根本排不上号。

刚尝到权力的滋味,门下高朋满座,宾客云集,以前看不起他的朝中重臣皆对他以礼相待,怎么突然就离权力中枢越来越远了呢?

幸好胡惟庸以前一门心思想往中书省上层钻营,只顾着讨好左右丞相,没来得及和文臣们交好,所以这次两广大案和他没关系。所以在六部官员基本都在牢中办公,诸公都陪着皇帝办案的时候,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他成为中书省目前实质上的总管。

胡惟庸又动了小心思。太子监国,他要让太子看出自己的能耐,所以让太子遇到一点小麻烦再向他求助,他就能指点太子,让太子对他敬佩。太子认可他的本事,他未来的前程也不会差啊!

结果,他想太多。太子根本没发现他的小心思,轻轻松松就把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他的下属忍不住劝说道:“胡参政,我们都是跟随陛下的老人,早就见识过太子的厉害。”

胡惟庸神情恍惚:“是啊,早就见识过太子厉害的名声。可那时候太子才几岁?正因为太子的名声太过厉害,我才不信啊。”

胡惟庸虽是在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就投奔朱元璋,但他一直在外地做官,并未进入权力中枢,自然也没有亲眼见到那位神童标儿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