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三位兄长共同约定(第2/4页)

当蒙哥进攻南宋钓鱼台受挫逝世后,蒙哥的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再次内斗争夺汗位,并分别举行继任大典,出兵攻打对方。忽必烈获胜后,有汗国不服从忽必烈,大蒙古国持续分裂。

当忽必烈建立大元后,大蒙古国内部大大小小汗国彼此攻伐,最后留下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四个较大的汗国,奉大元为宗主国,尊忽必烈为蒙古大汗,但政权基本独立。

大元从建国起皇室就不断内斗,斗得没空搞好国政,真是“遗传”。

虽然四大汗国和包括草原在内的蒙古“藩王”尊大元皇帝为蒙古大汗,但大元灭亡时,他们都挺高兴,没有出手相助。

他们的想法是,大元灭亡了,忽必烈这一脉子孙完蛋了,他们就可以争夺蒙古大汗之位了。

北直隶在朱标、朱文正和李文忠人经营下,实力空前强大,草原上拖雷(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爹)一脉无法南下,便内斗了起来,现在阿里不哥的一脉已经夺得了蒙古大汗之位。

瓦剌等蒙古部落趁机东迁,要把阿里不哥一脉变成傀儡大汗。

没了大元的压制,相对独立的四大汗国也打了起来,想先“攘内”,然后向东吞并草原上蒙古本部(蒙哥继承大汗后,拖雷一脉成为蒙古本部,即鞑靼部),然后南下攻打大明,再建新大元。

所以现在北边的平静,只是暂时平静。等西边四大汗国和北边瓦剌鞑靼内乱结束后,他们的目标一定是大明。

鞑靼在朱文正、李文忠突袭后,已经不足为惧。所以朱文正想要去西北镇守,防备四大汗国和瓦剌本部(瓦剌的祖地即准噶尔)入侵。

朱文正本来在犹豫,当他听了朱标说了朝中局势后,他便坚定了自己的决定。

大明急需休养生息。这休养生息不仅是民生上的休养生息,也是思想上的统一。

大明不是大宋的延续,甚至不是汉唐的延续。标儿想要创造一个远迈汉唐的大明。为了这个目标,朝堂上绝对不能再乱哄哄下去。

标儿早就在着手准备,只是总有意外发生,让标儿东奔西跑救火。再加上标儿的太子身份不能公开,许多事不能做得太过。

现在标儿归位,大明四周要么已经臣服要么自顾不暇,大明终于可以有一段安稳时期。

这安稳时期不会太长。朱文正将去西北,让大明的安稳期变长。

独自离开最爱的兄弟们,朱文正自然不舍。但为了标儿,这个西北镇守大元帅,除了他,还有谁能当?

李文忠和陈英都沉默。

半晌,陈英道:“等标儿处理好朝中的事后,我会回南边。安南行省上部与四大汗国接壤,我与你一同防备四大汗国。”

朱文正笑道:“你先扛着。等我那几个堂弟长大了,标儿肯定会派他们来帮你。你镇守云南,那几个小子中选一个人镇守安南。”

朱文正这句话的还有一个含义,就是陈英隔绝安南与中原,一边辅佐藩王,一边也防备藩王。

虽然那几个弟弟现在非常尊敬和信任朱标,但朱文正显然并不会全然信任他们。

陈英虽然面上不显,但他继续留在云南,也有这个想法。

李文忠苦笑:“你们一个南一个北,都跑得远远的,我呢?我去东北?东北有燕乾在,用不上我。”

朱文正道:“我和阿英出镇西南西北,之后肯定都很难再挪窝。朝中需要有一个随时能挪窝,听从标儿差遣的人。以最差的打算,如果朝中有人反叛,标儿手中要有一支随时能用的军队。”

李文忠的笑容更苦涩了:“行啊,你们俩镇守边疆建功立业,我就在朝中救火?我看标儿心腹这个身份,阿英当不是更好?”

朱文正白了李文忠一眼:“不行。我姓朱,是藩王,不能留在朝中;阿英和标儿没有血缘关系,他在朝中地位不够;你是标儿表哥,身份刚好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