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山东豪强焦急万分(第3/4页)

这期间,朱元璋还真发掘出几个经济人才,十分高兴。

之后朱元璋又让心腹拿着试卷,到各省省城特招人才,最优秀者推举到南京,由他亲自考核。

这些考核过关的人才经过短期培训,立刻填充基层官吏。培训考试优秀者会在翰林院继续学习,为前往高丽做准备。

高丽的贵族们果然扶持了各自的傀儡宗室打了起来,廖永忠一副两不相帮的姿态,说等他们打出结果,大明再为其册封。

明德太后已经被宗室说动,有废藩立省的意向。

廖永忠冷眼观察,认为顶多一两年,高丽王室就会向大明求助,废藩立省。

到时候高丽会需要许多官员,这些培训的特招人才就是前往高丽扶贫和教化的后备官员。

朱元璋天天忙得只睡两个时辰,精力十分充沛地吼,“除非别人打咱们,大明以后都不扩张领土了,真他娘的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

众臣子不知道是该欣慰笑还是该苦笑。

是啊,当我们不想开疆扩土吗?开疆扩土后治理麻烦啊!

幸亏朱标太会赚钱了。这金银跟水似的撒出去,考试培训一条龙,甚至包食宿路费,大明的后备人才库迅速扩充,才让他们勉强能运转。

“陛下,应该让朱标来户部。”被李善长新推举上来的接班人胡惟庸揉了揉黑眼圈,道,“户部才是他该待的地方。”

“标儿在外面才能发挥专长,若到了南京,恐怕会没完没了的朝议拖累。”刘基反对道,“他在北直隶更加自由。”

胡惟庸还想说什么,见周围人瞪他了,识相地闭嘴。

朱元璋冷淡道:“标儿的事,由朕决定,其他人不用多嘴。”

胡惟庸立刻拱手:“是。”

刘基虽然不喜欢胡惟庸,但仍旧打圆场,免得胡惟庸不敢记恨朱元璋,跑去记恨朱标,自寻死路。何况胡惟庸现在的话是好意。

“北边很重要,没有标儿镇守,陛下还能信任谁?”刘基拍着胡惟庸的肩膀,凑到他耳边低声道,“标儿既然被赐朱姓,就是宗室。宗室的事,我们这些当臣子的不要多嘴。这犯了陛下的忌讳。”

胡惟庸心头一凛,意识到了自己的僭越。

他还当朱标是陈标,忘记皇帝只给朱国瑞赐姓,还让朱国瑞的侄子成为大明唯一的藩王,就已经将朱国瑞一家当做宗室。

甚至朝臣们猜测,陈国瑞一家可能真的和皇帝是远亲或者外戚。

所以他虽是好意,但这相当于安排宗室的职位,确实犯了皇帝的忌讳。

胡惟庸冷汗涟涟,赶紧向刘基道谢。

见胡惟庸老实了,刘基松了一口气。

他倒不怕胡惟庸能对标儿做什么,他只是担心胡惟庸去招惹标儿被主公砍了,又要重新选个能用的人来填补空位。

人才有那么好找吗!

南京朝廷完全因钱币改革的事忙得没空想其他的事,所以山东的混乱就显得特别不起眼了。

李贞将廉价布匹和成衣挂上皇商和陈记原本的标志进行售卖,快被老百姓抢破头。

别说老百姓,连商人都来抢,想要转手卖一笔。

朱标让纺织厂开足了马力,又提前收购了许多棉花桑麻,让李贞来者不拒。

当地豪强士绅想买断货?让他们买!他们买多少,我们就卖多少!

想砸场子?汤和亲自率兵镇着,就看谁不长眼。

很快,当地豪强士绅就发现,他们囤积的那么多布匹和成衣,因为李贞持续不断地补充货源,他们根本卖不出去。就算想去外地,汤和居然以“这些布是皇上给山东百姓的赈济,不能去其他地方贩卖”为由,把商路封了!

他们只好聚集在一起商量退路。

“我们究竟哪里得罪了财神爷?!”

“财神爷已经让知省传了话,我们欺负了皇帝,他就要欺负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