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为废藩立省打基础(第2/4页)

再比如元朝设立了征东行省,行省丞相由高丽王担任,名义上高丽已经是元朝直辖,且内政外交都由元朝决定,高丽王只能娶元朝宗室女为后。就这样,后世元朝的地图上也没有高丽,还有一群国内学者和历史爱好者绞尽脑汁寻找高丽不是元朝领土的理由。

如果说“你他丫不是双标吗”,他们就会回答,我们的历史研究需要严谨,和西方不一样。

但那是后世。

现在,人人都知道征东行省和岭北行省一样,都是元朝的领土。

洪武皇帝雄心勃勃,他的制度大部分都沿袭自元朝,掺杂一部分盛唐强汉,就想搞出个“最强大王朝大杂烩”。

明初初的各种军事行动,都是冲着继承元朝的领土去。

无论是征东行省还是岭北行省,亦或是名为吐蕃的宣政院辖地,在洪武皇帝的心中都已经是大明国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洪武皇帝早期的军事行动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只是后期为了让百姓能活下去,洪武皇帝只能休战,转攻为防,并设置“不征之国”(但洪武皇帝默许了代表更亲近大明势力的原元将李成桂夺得政权)。

永乐帝也继承了洪武皇帝这个思想,并且有继续扩充领土,比元朝更强的愿望——他对海洋很感兴趣,并目光卓越的发现了南洋和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设置了三宣六慰和旧港宣慰司。郑和下西洋期间,南洋和南越还有大明驻军。

但很快,永乐帝的儿子当了一年皇帝就死了。永乐帝的孙子是从深宫里长大的孩子,眼光确实不如洪武永乐二帝卓越,迅速放弃了南越,撤回了驻军。朝中名臣为防“奇技淫巧”“好大喜功”,烧毁郑和下西洋几乎全部技术资料。

那之后,三宣六慰和旧港宣慰司基本形同虚设。几十年朝贡一次,明朝皇帝问出了比清朝道光帝同款(甚至更傻)的话,三宣六慰和旧港宣慰司在哪?

现在朱标所在时空的历史还没行进到这一步,洪武皇帝和满朝文武都认为继承元朝的广袤土地是理所当然——武官还认为,如果能比元朝强,自然更好。

因此高丽在目前满朝文武心中,属于“内政问题”。

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改土归流的好处已经初步体现——一年两熟乃至三熟的地区,已经产出了第一批粮食。根据地方官员报上来的统计数字,最迟明年年底,这些地方就不需要朝廷再支援粮食,甚至可能向朝廷提供粮食。

高丽王反复无常,朝廷不信任将高丽交给高丽王。朝中主流意见是,要么不打,要么换一个高丽王,最终的计划是完成元朝对高丽未竟的废藩立省。

当蒸汽船出现后,从海津镇港口出发,只需要一日就能看到高丽半岛的海岸线,到达开京附近的海运不到三日。

这还是廖永忠第一次率领蒸汽战船出征,小心谨慎后的结果。多练习几次,大明水军能在两日内把船开到能看到开京前方的入海口。

等这个消息带回去,朱标相信朝中的意见立刻就会统一——高丽必须废藩立省!

离京城不到三日距离的地方是个自治藩国?大明的君臣在北京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的时候,还要防着高丽?大明君臣的脑子没病。

如果在陆地上只有三日距离,恐怕都归入直隶省了。

既然肉眼可见的未来,大明将要派官员去高丽屯田、教化,救济百姓维持秩序,朱标先就要埋下一颗种子,让高丽不至于太烂,以免大明派去的基层官员活活累死。

等高丽和大明海域放开之后,海商能为百姓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百姓还能来到目前急缺人口的大明做工或者加入屯田迁徙行列。

不必担心语言问题。大明的百姓也不是都能听得懂官话。现在对基层的控制都是先使用文字,然后由当地看得懂的人去传达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