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三人使团覆灭云南(第4/8页)

半路得知消息的陈英等人惊愕之下,花文逊带队继续去往昆明接应,陈英和蓝玉集中兵力攻打大理。

很快,大理被攻陷。云南其他城池驻兵听闻梁王已降后,纷纷打开城门投降。

在洪武三年八月,还未到中秋佳节,云南的捷报就发往了南京。

当十月,捷报到达南京后,朱元璋朗声大笑,当即封蓝玉为永昌侯,陈英为滇南侯,王袆为康安伯。花云和康茂才本就有侯爵位,此次不加爵,只加赏;花文逊加封子爵。

蓝玉回川蜀继续屯田,陈英和王袆留守云南屯田,花云、康茂才和花文逊回南京复命受赏。

刘基气得跳脚:“王袆他不回来了?!主公?他不回来了?!”

朱元璋心虚道:“你不是干得挺好吗?他不回来就不回来呗,云南确实也需要他……”

刘基气得双脚离地:“宋濂跑去督促建公学,章溢、叶琛外放,叶铮半致仕,王袆也跑了,就我一个人留在南京操劳?!”

朱元璋讪笑:“你的官职比他们都高,李公致仕后丞相的位置就留给你,你不是比他们更好吗?”

刘基袖子一回:“很好。所以让王袆回来当丞相,臣替他去云南。不然臣去北京辅佐标儿也行。”

朱元璋不满道:“怎么,辅佐我就这么不乐意?”

刘基根本不惧怕朱元璋的不满,道:“辅佐主公臣没有一丝一毫的不乐意,臣只是不想再和朝中那些一点基本常识都没有的蠢货周旋。”

朱元璋:“……这就是你不能走的理由!伯温啊,没有你,谁帮着我骂他们!”

在朱元璋的强求下,刘基骂骂咧咧留了下来。

李善长仰天长叹。怎么一个个都想外放,能不能好好接过老夫的重担?老夫想致仕!

叶铮慢悠悠道:“李公,陛下肯定还会留你好几年,别想着致仕的事了。”

李善长骂道:“我看他就想让我死在任上!”

叶铮笑道:“也不正是臣子所期望的事吗?为了这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是一件幸事?”

李善长叹息道:“我不怕死在任上,但我怕我死的太突然,没有人能替代我的位置,耽误了陛下的事。”

叶铮道:“因为有李公在,王子充和刘伯温等人才会如此任性,陛下也才会由着他们任性。若李公不在了,他们自然会回来。”

李善长笑骂道:“全都指着压榨我是吗?”

叶铮哈哈大笑:“我俩年纪大的人,宠着一点年纪小的人,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也无不可。”

李善长被叶铮劝说,终于息了用拐杖敲爆刘基等人的头,然后挂印离开,让朱元璋自己头疼去的冲动。

不过他还是给朱元璋推荐了好几个干活踏实的年轻人,以替代自己的位置。

推荐的时候,李善长再次连连叹气。

他看重的年轻人,如叶铮的三个徒弟,全都请求外放。现在中书省就剩几个比起为国为民,更看重权势的歪瓜裂枣。

罢了,能干活就行,再歪瓜裂枣能比得过已经死了的张昶?让陛下头疼去吧。

朱元璋确实头疼,所以他坐着蒸汽船,嘟嘟嘟去了北京,找朱标吐槽。

自从有了蒸汽船,朱元璋往返北京南京十分频繁。宫廷开销大部分都用在了煤上了。因朱元璋厚颜无耻打着皇帝亲巡北疆的大招牌,朝臣没有人对朱元璋这一项开销说三道四。

“标儿啊!”

朱元璋人未到,声先至。正在院子里剥蟹的朱标愣了愣,条件反射把蟹肉蟹黄先囫囵塞进嘴里。

朱标的弟弟们也立刻做了同样的事。

显然朱元璋抢食的事,给几个儿子都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朱元璋冲进院子里,见儿子们正在美滋滋地吃从南方运来的蟹,立刻在除朱标之外的儿子幽怨的目光中飞速啃掉了剩下的蟹,才说了后半句话:“南京那群蠢货!我迟早要上奏陛下,把他们的官全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