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助教制度没想到吧(第2/5页)

从今天开始决定努力读书的胡大海,开始想念小先生陈标的耐心和温和。

背不出书就会被剑砍,这老师你喜欢吗?!

……

陈标出城一趟,又闹出大动静。

明王军队的基础教育方法全部改革,不肯用陈标所给的方法教书的先生们都被请走。

朱元璋的命令措辞很委婉,我们的军士们都是大字不识的文盲,又过了最佳学习的年龄,无论是学习的记忆力、意志力都很差,正统的启蒙方式对他们不适用。

朱元璋的要求很简单,这些人能认得常用字,会算衣食住行最基本的账,以后离开军队也能有谋一个好差事,就够了。

在识字识数的同时,朱元璋还增加了一门思想道德课,希望这门课能和军令一样约束军士们的行为。

增加的思想道德课的内容由季仁寿负责。

当季仁寿和朱升都对朱元璋归心后,朱元璋也给他们看了天书。

朱升病了一场,病好后身体更好了;季仁寿则撒开衣袍从应天这条街大笑着跑到另一条街,又跑回来,许多人都以为季仁寿疯了。

天书中虽然是辩证唯物主义,但有许多内容也和季仁寿研究的“心学”一致。

那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认识世界继而改造世界。当人的主观能动性足够强的时候,世间万物都唯心所变。

这个“方法论”,天塌了补天、洪水时治水、有了暴君就揭竿而起的神州大地老百姓已经实践过很多次了。

天书中的“人民英雄史观”更是让季仁寿有醍醐灌顶之感。

他又想起陈标的话,“心学的本质是心中有良知,人人皆可成圣”。这不就是和天书中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教化之道啊!

朱元璋询问季仁寿的身体是否撑得住的时候,季仁寿恨不得再撒开衣服绕着应天城跑一圈,吓得朱元璋不敢再提这件事。

朱升不高兴了:“他去管教化,我继续和张昶过家家?!主公,凡事是不是该讲一个先来后到?我资历比他老!”

朱元璋看着吹胡子瞪眼的朱升,生怕朱升一个过于生气,就气晕厥过去,只好也同意朱升与季仁寿一起执掌军队教化的事。

两个老头子就直接拖家带口住进了军营里。

标儿能做的事,他们也能做到!

陈标得知此事后,挠了挠后脑勺。他还以为思想道德课的课本也要他来写。太好了,有人帮忙!

陈标便将所有精力都投入了将领扫盲再教育上。

他的扫盲班的第一批学生都是自家老爹的老乡,和老爹同一个地里走出来的泥腿子兄弟。

陈标为了能让这些学生们听话,特意向朱元璋请了一根“如明王亲临”的教鞭。

朱元璋给陈标打造了一根镀金的棍子,上面写着“如朕亲临,朱元璋”。

陈标看着那个花里胡哨的金棍子,面无表情地捏着棍子正中间转了许久棍子。

教鞭?不,这是如意金箍棒。

现在吴承恩还没出生,《西游记》还没有现世,但孙大圣的故事本就是民间传说,戏曲中已经很常见,只是有一点黄那个暴,还不具有文学性。

齐天大圣的金箍棒自然也已经在民间出现了。

陈标总觉得朱元璋是故意的,但他作为臣子不敢问,只能拎着他的如意金箍棒去上课。

周德兴看着陈标手中的棍子,忐忑道:“标儿,你不会真的用这个砸叔叔吧?”

陈标对着周德兴笑了笑:“我这点力气,就算抡圆了砸,也砸不疼你们。我肯定会另带人帮我砸。”

周德兴松了口气:“也是。”

被标儿揍,多丢脸!他宁愿陈标让其他人的帮手。

陈标把帮手的人带来了。

周德兴看着陈标身后那一排袖子上戴着个“纪律”红袖套的年轻人们,嘴张得可以塞进一个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