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如何迅速扩充文官(第3/7页)

“爹,你想多了。”陈标擦了擦笑出来的眼泪,道,“爹,你知道在唐朝时,皇帝其实不喜欢‘汉人’的称呼吗?”

朱元璋摇头。还有这事?他真不知道。

陈标笑道:“我以前和你说过,汉朝给了百姓几百年的安稳生活,所以在之后漫长的乱世中,百姓们自称汉人,是怀念和认可汉朝的体现。唐朝的君王其实是很想用‘唐人’取代‘汉人’的称呼,可惜凡事有个先来后到,而唐……没能达成在乱世中给了百姓二次盛世的奇迹。”

朱元璋眼中慢慢浮现激动的光彩:“标儿,你的意思是……”

陈标伸出双手:“元朝让少数民族的百姓知道,就算换了少数民族的皇帝,对他们的压迫还是一样的重。这个时代是缓和民族矛盾的好时机,就看主公有没有本事让他统治下的人都自称‘明人’了。”

朱元璋使劲点头,心中兴奋不已:“对,对。汉朝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称什么汉人!以后大家都是明人!呃,标儿,你伸手干什么?”

陈标理直气壮道:“困了,要午睡。天气太冷,穿得太多,不想动。”

朱元璋无语极了:“懒死你!这么大的人了,还让人抱,你害羞不害羞?”

朱元璋虽嘴里抱怨着,但行动上还是非常利落地把裹得圆滚滚的陈标抱去卧室午睡。

路上,朱元璋道:“标儿,你自从回应天后就越发惫懒,我看你是不是变圆了?”

陈标缩缩脖子:“我没有,别胡说,爹闭嘴!”

朱元璋哈哈大笑:“你肯定圆了!”

陈标磨牙。他悄悄捏了捏自己软乎乎的脸颊,考虑重新把习武拾起来。

唉,这个身体怎么回事?怎么这么容易发胖?一定不是我最近吃太多懒得动的锅。

朱元璋把儿子抱去午睡后,立刻兴高采烈地回到改名叫明王府的元帅府,召集智囊讨论“如何让百姓自称大明人”的办法。

朱元璋的智囊仍旧只有李善长、季仁寿、朱升在应天。他们三个人现在都因为朱元璋称王改制的事忙得焦头烂额。

朱升:“主公,你先把天下打下来再考虑这件事好吗?”

季仁寿:“主公,你的想法很好,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啊!”

李善长最不客气:“忙。自己想。”

朱升和季仁寿“唰”地扭头看李善长,表情震惊极了。

李百室不是一个很圆滑的人吗?他居然对主公这么不客气?

朱元璋搓手手:“现在咱打下了这么多地方,已经需要治理。确实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所以就要从现在开始走啊!百室,我知道你事情多,但这件事很重要!你想想,多想想!”

李善长揉了揉自己的黑眼圈和眼袋,强忍住哈欠,道:“我想不到,你写信给刘伯温他们,我的文书还没处理完,先走一步。”

朱元璋赶紧上前揽住李善长的肩膀:“文书我帮你处理,快想想!”

李善长怒极:“什么叫帮我处理!主公!是我在帮你处理!你非说现在与张士诚的谈判最至关重要,你要静下心来思考这件事,把庶务都推给我!”

朱元璋心虚道:“确实至关重要,要不,要不我把标儿借给你?标儿最近太过惫懒,都发胖了。”

李善长沉思了一会儿,道:“成交。”

朱元璋松了一口气。

李善长虽然不擅长排兵布阵,但在关乎百姓民生的庶务方面,绝对是一把好手。这时候没有李善长献策,是真的不行啊。

李善长要了一杯浓茶,一边喝一边思索。

朱元璋安静地等着,没有催促。

季仁寿和朱升对视了一眼,也要了一杯浓茶,开始思索。

文人这无缘无故的攀比心又来了。李善长要献策,他们也要献策。

当一盏茶喝完,李善长长舒了一口气,道:“主公,其实模糊民族的事,你早就在做了。这件事,常将军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