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他信了自己是沐英(第2/8页)

“这不是朱将军吗?那个孩子是谁?”

“听说是朱将军的弟弟,很有名的应天神童陈标。”

“陈标?朱将军的弟弟不是应该叫朱标吗?”

“啊,我记得是叫陈标啊,我记错了?”

就算是在乱世,百姓们也忍不住那颗喜欢看热闹的心。

朱文正和陈标一同出门的时候,总能搞出些事来,然后李文忠负责吃瓜叫好,陈英负责收拾烂摊子,十分热闹。

百姓们看了几次热闹之后,心中对一来洪都就几度大开杀戒的朱文正的恐惧少了不少。

当朱文正和陈标胡闹时,他们脸上甚至忍不住浮现出慈祥的笑容。

朱将军也是个年轻人啊。

陈标让朱文正带他出门,可不是为了玩乐。

陈标性格过分谨慎,即使他爹对他拍胸脯,说洪都十分安全,他也会做好最坏的打算。

何况,他本来就是来洪都试验新东西。

洪都是朱文正和陈英的一言堂,现在李文忠来了,连辅佐朱文正的将军邓愈都乖乖闭嘴,任由“陈家”这几人胡来。

但陈标可不会轻易放过邓愈。他试图把邓愈也当成苦力。

如果邓愈是个严肃的老将,陈标就只会绕道走。但邓愈虽是最先跟从朱元璋的“老将”,人却不老,比朱文正还小一岁。

邓愈原名邓友德,家里原本也只是普通农民,只是他爹生来勇武,被乡人推举为团练,即民兵队长,勉强算得上“乡贤”。

后邓友德的父亲率领乡人起义,在与元军作战时中箭身亡。他的兄长接过其父旗帜后,不久便病逝。邓友德只能接过父兄的旗帜,继掌兵权。

那一年是至正十三年(1353年),邓友德才十六岁。

邓友德勇猛过人,治军严格,当时百姓纷纷寻求庇佑,他麾下部众很快扩充至万人。

至正十五年(1355年),邓友德率领万余人的部众前往滁州投靠朱元璋。

这是朱元璋第一次遇到有人率部来投,人数还这么多,都快比得上他当时的嫡系部队了。

朱元璋当即笑得见牙不见眼,为邓友德赐名为邓愈,封为管军总管。

之后邓愈屡立战功不说,但他作为第一个带着如此多的部众投奔朱元璋的人,在朱元璋心里地位很特殊。所以邓愈虽然年轻,在朱元璋麾下地位和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一样,比常遇春还稍高一些。

不过邓愈并不知道陈标的身份。一是因为他太年轻,朱元璋担心他管不住嘴;二是邓愈并非朱元璋那帮穷兄弟,所以朱元璋发现儿子过分聪明后,没少天天给兄弟们写信炫耀,等邓愈打完仗回应天后,朱标已经变成陈标了,错过了知道陈标身份的好时机。

不过朱元璋让邓愈辅佐朱文正和陈英,又让陈标来洪都暂住,已经授意李文忠等人,必要时刻可以将陈标的真实身份告知邓愈。

所以朱文正等人已经把邓愈视作知情人,纵容陈标的时候并不避开邓愈,还让陈标和邓愈好好相处。

陈标知道邓愈这个人很厉害,在朱大帅心中地位不一般。

他爹和他多次提起过邓愈的名字,夸邓愈有眼光,慧眼识明主,朱大帅绝对会承邓愈的情。

“以后他少说追封个王吧!他要有女儿,说不定还能成为大帅的儿女亲家呢!”

陈标当即十分可怜邓愈。

大帅的儿女亲家?那岂不是很危险?

他好奇地询问了陈英,邓愈现在的家庭构成。

这个可能成为大帅儿女亲家的倒霉蛋,今年刚生了一个女儿。

不过陈英听到大帅说可能要和邓愈成为儿女亲家的时候,却非常不高兴。

陈标疑惑:“他人不好吗?”

陈英摇头:“邓将军人不错,治军严明,对老百姓也好。但他那个妻子曹氏,实在是令人不喜。”

陈英本不应该在背后说人家眷坏话,但他不会瞒着陈标。何况既然自家义父说了可能与邓愈结成儿女亲家,邓愈后院的事就和标儿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