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手稿手稿手稿手稿(第2/8页)

李文忠从甲板上爬起来,揉了揉屁股,骂道:“以下犯上!”

燕乾一言不发,坐回小板凳上继续给陈标做风筝。

一个好的下属首先要知道自己真正的主公和大将是谁。燕乾现在听陈标的,到了洪都就听陈标和陈英的。你李文忠算那根葱?

陈标见李文忠还想把椅子扶正,跳起来把轻巧的竹子椅子拖着便跑:“说不准坐就不准坐!只能坐板凳!”

李文忠吓得跟着陈标身后跑:“哎哟我的小祖宗!小心点!别砸着脚!别跑,别跑!小心落水!”

在陈标的作怪下,李文忠也只好搬了根小板凳,坐在燕乾对面,和燕乾一起为陈标做风筝。

新春就要放风筝。陈标今年早早独自一人离开家人,没人陪他放风筝,李文忠当然会满足陈标的愿望。

两人很快就削好木条。但燕乾看了李文忠削的木条,很嫌弃地自己又修整了一遍。

李文忠讪讪道:“我又没做过风筝。没想到燕琅琊手这么巧。”

燕乾闷声道:“手工艺也算家传绝学。我小时候家里没钱,又不能卖先祖的手稿,就靠着这门手艺吃饭。”

燕乾的先祖燕肃是北宋真宗时期的人,到他那一代,就只是耕读世家了。

而这种耕读世家,到了乱世很容易变成流民。

若不是燕家还有个耕读世家的名号和一个燕龙图好先祖,与地方豪强邵家结亲,恐怕他们一家人就算拿命也护不住先祖的手稿。

对于这等读书世家而言,若丢掉了先祖的手稿,就相当于砸了自家先祖的牌位,是比死更难受的事。所以即使邵家只是看重燕家的名声,燕家也视邵家为恩人。

燕乾不仅是邵荣的表弟,他的夫人也是邵家族人,名为邵蕙,是个才女。

在原本历史中,燕乾调到安康当将领的时候,见到流放中的快要病死的邵荣长子邵佐。

他们夫妻俩为了给邵荣留下血脉,用自己的长子燕祥替换了邵佐充军。此事朱元璋默许了。

这种事在后世人看来匪夷所思,夫妻俩很对不起自己的亲生孩子。但在当时,确实是义士壮举。

而且夫妻俩也并非放弃长子。他们长子身体健康,有勇力,且燕乾又是将领,可以光明正大护着自己长子,代替邵佐不会吃太多苦。

燕乾的考虑没有错。他的长子燕祥在傅友德麾下为兵,傅友德很照顾他,燕祥一路升到了安康正千户长,后代世袭军职,也没丢掉读书人的本事,考取了科举,脱离了军籍。

燕乾救下的邵佐在洪武十四年虽然随军战死,但留下了血脉。之后朱元璋根据沐英上报的燕乾和邵佐的战功,赦免了邵家族人的罪责,邵佐后人也有世袭军职之人。

燕家对邵家的报恩,确实做到了。

在这个世界,邵荣在死前与朱元璋和解,朱元璋自会照顾邵荣发配充军的后人,燕乾大概不必再用自己最疼爱也最看重的长子替代邵佐了。

但缘分兜兜转转,燕乾还是给未来的沐王爷当了下属。

不过现在,燕乾只认陈标这个小主公,可不认识什么沐英。

或许做手工活能放松心情,燕乾在做风筝的时候,话多了一些,把自己的先祖介绍了一遍。

燕乾的先祖燕肃在这个时代并不算太出名。

燕肃虽是诗人和画家,但宋真宗时期,正是北宋教科书文人天团出没的时代,燕肃在官职上比得过这群人,但在文学成就上远远不如。

而且燕肃最大的成就也不是文学和绘画。

他留下的手稿,没有一张诗稿画稿,全是各种仪器设计图。

指南车、记里鼓、莲花漏……还有许多没有取名字、未做出来的科学仪器手稿……

陈标的眼睛越睁越大,仿佛是震惊的小猫儿:“我记起来了!原来是他!”

李文忠疑惑:“是他?什么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