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女学和李文忠婚事(第3/5页)

听闻章存道乃浙东四先生之一,大儒章溢长子,一个学识渊博声名在外的纯正儒士。

你管这个猛将叫儒士?!

洪都失陷,幸亏朱元璋早有准备,下属都逃了出来。

常遇春很激动。因为他终于大战了一场,过了一把当猛将的瘾。

如果不是他们的兵实在太少,朱文正又拿出朱元璋的亲笔诏令,勒令常遇春突围离开,不准缠斗,常遇春恐怕会冲进叛军里杀了几个来回。

得到洪都复叛的消息后,朱元璋虽不意外,心里也有些难受。

如丁普郎和傅友德,献城有功还进了战俘劳动改造营,完成劳动改造后才重新领兵,且领的还不是自己的兵,他们现在干劲满满,对朱元璋忠心耿耿。

胡廷瑞投降时,说他虽然想投降,但麾下有许多将领不愿意投降。他要求不解散其麾下军队,朱元璋准了;他又暗示朱元璋,他麾下将领不进行劳动改造,朱元璋也准了。

胡廷瑞倒是没反叛,麾下将领还是反了。

更让朱元璋恶心的是,反叛的将领之一康泰是胡廷瑞外甥。

徐达和胡廷瑞联合平叛之后,胡廷瑞请求朱元璋留外甥康泰一命,并送来女儿,要为朱元璋之妾,以表臣服。

朱元璋独自在应天大帅府坐了一整夜。

第二天清晨,他下达诏令,同意胡廷瑞的请求,安抚胡廷瑞,收胡廷瑞之女入房中,并承诺若登基,定封胡廷瑞之女为贵妃。

以此为交换,胡廷瑞麾下原本没有解散和改造的军队卸甲入改造营,胡廷瑞自身免于改造,成为徐达副将。

胡廷瑞旧部隐患终于解除。

不过胡廷瑞此刻还是识时务了。在朱元璋收他女儿入房后,他就写信给朱元璋剖析内心,说女儿跟随朱元璋就是她的福气,不需要承诺什么;他又主动卸甲,愿意入改造营,和丁普郎、傅友德一样改造结束再重新领兵。

朱元璋心中的膈应终于散了一些。

丁普郎和傅友德归服朱元璋后,胡廷瑞就是陈友谅麾下最后一员徐寿辉旧部大将。现在为陈友谅领兵的都是陈友谅旧部和亲戚,他几乎已经与徐寿辉势力剥离。

胡廷瑞的归顺极具政治和战略意义。自此,陈友谅非嫡系将领几乎望风而降,朱元璋不废一兵一卒,便轻松蚕食陈友谅从徐寿辉手中继承的领地。

陈友谅发现现状后,就将徐寿辉旧部手中兵力收拢到嫡系将领手中,放弃部分领地,在武昌团成一个刺猬球。

陈友谅气数未尽。朱元璋没有大船,在水战上较为弱势。

因此朱元璋和陈友谅的战争,进入短暂的休战期。

朱元璋在应天继续发展经济,时常去其他领地巡视和监督井田制的推进,并执行新的商税政策和教化政策。

应天小学的黑板随着朱元璋的脚步,传遍了朱元璋的领地。

只是一块小小的不起眼的黑板,居然让朱元璋麾下书院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之后,黑板被商人们带到了华夏南北,带上了远航的海船,带到了海外,传遍了世界各地。

海外对华夏最了解的事,除了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写的遍地黄金,就是华夏人的学校里早就用上了黑板,一个老师可以教导非常多的学生。

那华夏人一定很有知识,是智慧的民族。

没打仗了,自家爹娘还是时常出差。

陈标看着已经会走路的狗弟弟猫弟弟,惆怅极了。

他爹本来说,等狗弟弟猫弟弟满周岁就取一个正式的名字。

但他爹太忙,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又说没灵感。

于是他的四弟五弟还是狗弟弟猫弟弟,没有正式的名字。

陈标想着他爹说“下次一定”,看着狗弟弟猫弟弟的眼神充满怜惜。

不知道他的四弟五弟什么时候才能有大名。这个爹真的太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