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被套住的和出使的(第3/9页)

叶铮幽幽道:“史笔如铁,史笔如刀。若非到了逼不得已,谁愿意面对?”

常遇春呼吸一滞。

叶铮又笑道:“常将军啊,我以为你知道这件事。你若不知道,为何会故意提着人头入城,说自己被一群死士刺杀?而后还次次大老远不换盔甲,一身血腥入城?你难道不是要让世间人都知道你被刺杀,知道你的仁义名声是真的?”

常遇春:“啊?”他差点把“啊”说成“嘎”。

叶铮微笑着拱手作揖:“就算城中可能有不相信你名声的人,但看你此次突破死士重围,冒死来为百姓们分田,他们还有什么怀疑?这些死士,都是常将军仁德名声的证明啊!”

古时一些自己没本事,又想名留千古的文臣想要走捷径青史留名,总会去“骗廷杖”,梗着脖子去骂皇帝,被皇帝揍一顿,成就自己的名声。

常遇春这“廷杖”可不是骗来的。

常遇春颓然:“我……弄巧成拙?”

叶铮大笑:“常将军可不要在外面这么说,这话铮听听就成了。谁不想争这当时名万世名?你只要之后不出错,以后历朝历代的祭祀少不了。你这话被其他人听到,真的会挨揍。”

常遇春本想说谁敢揍他,谁能揍得了他。最终,他还是沉沉叹气,道:“是,我该惜福。”

常遇春不是不知道这样的好处。但他惶恐这样的好处。

因为他就不是一个仁德的好人啊!

他一个暴虐的大将军,莫名其妙成了什么仁德象征,头皮都麻了!

常遇春很聪明,他明白自己现在仁德的名声越稳固,以后若做错了事,哪怕是一丁点错事,那么遭遇的反弹就是极其剧烈的。

对其他将领而言,一点点飞扬跋扈凶狠残暴可能史书都懒得记载,百姓们都习以为常。

若他常遇春有了仁德的名声后做出这些事,那反噬恐怕他之前做出了再大的功劳都扛不住,定会被主公含泪斩常遇春,顺带遗臭万年。

谁能当一辈子好人?

谁能忍耐一辈子本性?

常遇春不敢想象这种事。

叶铮装作不知道常遇春心中的痛苦和不安,回到自己的房间,翻出抄写的天书,一边看一边轻笑。

常遇春知道自己被套住了。

但常遇春在知道自己被套住前,早就被套住了。现在他做得最出格的事也就是一身血地冲进城里,冲进城之后,还不忘安抚百姓不要害怕,更阻止百姓和文人为他赴死。

叶铮抚摸着天书,这就是教化吧?

不枉他和他的学生们为常遇春的造势。

标儿虽说误打误撞写了常将军的戏曲,但后续文章诗词戏本,都是他和学生们写完后,寄给标儿润色的。

否则标儿怎么会知道这么多细节?

叶铮叶子正,事功永嘉学派水心先生后人。

只要结果能达到预期,又何必计较其过程?

……

常遇春在郁闷的时候,朱元璋麾下也有很多将领在郁闷。

比如朱元璋的其他两个发小周德兴和汤和,在听到徐达这威风后,借着和朱元璋的关系,也专门换路线来当一次攻城大将,等过足瘾后再回去。

人有亲疏远近,朱元璋也不能免俗。

不过在给两位发小开后门,让他们先抽签后,朱元璋也告诉他们,若运气差遇到守将献城,他们就立刻滚,不准耍赖。

汤和运气非常好,抽到了接下来攻打的重要据点孤山。

孤山守将是徐寿辉的心腹大将丁普郎和傅友德,打仗特别厉害,声望特别高,肯定不会轻易献城。

徐寿辉麾下有四个心腹大将,分别为丁普郎、傅友德、赵普胜、邹普胜。

朱元璋授意徐达使用离间计,忌惮赵普胜功劳的陈友谅果然中计,除掉了赵普胜。其他三员大将仍旧依附陈友谅,邹普胜还为陈友谅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