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3/4页)

朱元璋笑道:“这简单,你、文正、保儿轮流回来担任护卫不就成了?你们年纪小,不能老打仗,还是得多读书。回家来,标儿正好带着你们读书。”

朱文英很高兴,朱文忠也连忙道好,只有朱文正露出一个生无可恋的表情。

朱元璋当即一脚踹向侄子:“以前咱们哪有机会读书?现在让你多读书你还不乐意!”

朱文正惨兮兮道:“我一听那些之乎者也就想打瞌睡,我也没办法。”

陈标老气横秋道:“让你读书又不是让你考科举,你不喜欢之乎者也,让人把经史子集里的文章写成通俗一点的故事,你……哎!”

朱文正立刻把陈标抱起来,用自己刮得只剩下胡茬的粗糙脸颊使劲蹭陈标的豆腐脸:“标儿,有你这句话,堂哥我就不担心了!我能不能读好书,就全靠你了!”

陈标使劲推朱文正的脸,推半天都推不开,气急了喊“救命”。

朱元璋乐呵呵地看着儿子气急败坏,朱文忠捂着双眼当没看见,只有朱文英试图从朱文正怀里把陈标抢回来。

朱文正哪能让朱文英抢?他学朱元璋把陈标顶脖子上,拔腿就跑。

陈标一个后仰,差点倒朱文正背上,被朱文正倒着背。还好他动作敏捷,抓住了朱文正的头发。

朱文正嗷嗷叫:“标儿,别抓头发,痛痛痛。”

陈标气呼呼叫道:“那你放下我!”

朱文正:“那你抓吧,我就不放,嘿。”

陈标气得使劲薅朱文正的头发,把朱文正的头发薅成了乱鸡窝。

朱文英叫道:“保儿,帮我拦住他!”

朱文忠捂着眼睛,坐在凳子上的屁股一扭,背对着朱文英。

朱文英:“……”

他只好求救地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拍着大腿笑着大喊:“侄儿!跑快点!别被英儿抓住!”

朱文英:“……”

他停下脚步,转身离开。

朱文正也停下脚步,好奇道:“阿英,你不追了?”

朱文英微笑:“我去找娘来救标儿。”

朱文正惊骇:“喂喂喂!别找婶婶啊!”

朱文忠立刻放下手,苦着脸道:“阿英,不至于不至于。”

朱元璋:“站住!”

朱文英冷笑一声,朝着后院跑去:“娘!文正和爹欺负标儿。”

朱文忠拍了拍胸脯。还好还好,和我没关系。

朱文正把陈标放下,和朱元璋一起去捉朱文英。

这下轮到陈标在地上跳着小脚拍着小手:“英哥快跑!让娘来教训他们!”

后续事情发展,咱们给老朱一个面子,就不提了。

什么被训了半个时辰,写了多少字保证书什么的,我们全都不知道。

朱元璋和朱文正两叔侄对朱文英挤眉弄眼,做口型骂朱文英“告状狗”。

朱文英帮陈标摆碗筷,笑而不语。

当朱元璋和朱文正被马氏训完的时候,徐达和汤和又来蹭饭,朱文忠的亲爹、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贞也来了。

李贞是朱元璋还活着的唯一同辈亲戚。

朱元璋从小家里就贫穷无比,二姐和二姐夫李贞家是唯一吃的饱饭的亲戚,多次接济朱元璋。

战乱开始后,李贞颠沛流离,几经濒死,至正十三年(1353年)于滁州投奔朱元璋。

在郭子兴死之前,朱元璋过得并不好,李贞这个带着拖油瓶的朱元璋二姐夫一直跟着马氏搞后勤,并不为多少人所知。

直到至正十五年(1355年)郭子兴死了后,朱元璋才能算得上一方领袖(还是较弱的之一),本文主角陈标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生。

一年后,陈标因为亲娘一句“锅里一滩肉”吓到,主动暴露成为“神童”,李贞自请隐姓埋名成为“陈国瑞”的亲戚。

经过朱元璋的一番操作,几年后李保儿参军的时候已经是陈国瑞的外甥,被朱元璋收为义子,改名为朱文忠。